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科技型企业股权结构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实证研究
【6h】

我国科技型企业股权结构影响企业研发活动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章总体结构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2.文献综述

2.1 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2.2 公司相关因素对研发活动的影响

2.2.1 公司内部因素对研发活动的影响

2.2.2 公司外部因素对研发活动的影响

2.2.3 大股东性质因素对研发活动的影响

2.2.4 股权结构因素对研发活动的影响

2.3 研发投入与研发产出的联系

3.实证样本的选取

3.1 样本的选择

3.2 研发投入及专利产出的选取

3.3 解释变量的选取

4.样本数据的描述

4.1 数据来源及相关处理

4.2 描述性统计

4.3 相关系数矩阵

5.实证分析

5.1 全样本研发活动投入模型

5.1.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5.1.2 回归模型的设定

5.1.3 回归结果及分析

5.1.4 豪斯曼检验

5.1.5 Robust检验

5.2 全样本研发活动产出模型

5.2.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5.2.2 回归模型的设定

5.2.3 回归结果及分析

5.2.4 豪斯曼检验

5.2.5 Robust检验

5.3 国有性质企业研发活动投入模型

5.3.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5.3.2 回归模型的设定

5.3.3 回归结果及分析

5.3.4 豪斯曼检验

5.3.5 Robust检验

5.4 国有性质企业研发活动产出模型

5.4.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5.4.2 回归模型的设定

5.4.3 回归结果及分析

5.5 非国有性质企业研发活动投入模型

5.5.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5.5.2 回归模型的设定

5.5.3 回归结果及分析

5.5.4 豪斯曼检验

5.5.5 Robust检验

5.6 非国有性质企业研发活动产出模型

5.6.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5.6.2 回归模型的设定

5.6.3 回归结果及分析

5.6.4 豪斯曼检验

5.6.5 Robust检验

6.结论、建议与可改进之处

6.1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6.2 实证分析的政策建议

6.3 本文的局限性与可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老生常谈的话语放到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一点也不过时。国家“十三五”纲要提出以来,以“创新”为理念的企业发展目标,指引着我国当今的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管理结构的转型,国家的目的旨在率先抢占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重构行业综合竞争的优势。可见研发和创新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怎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贡献出了大量的资料,然而受到数据质量以及当时时代的制约,前人的研究还有诸多不足的地方。
  本文把企业的研发活动费用投入和研发专利产出分别作为研究的变量,针对我国科技型企业股权结构等各个方面,对研发活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分别从股东持股比例的调整、股东间约束关系的运用以及增强公司治理效率的角度对当前的状况提出了建议。
  本文的结构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导论用于发现问题,文献综述部分用于分析问题,实证用于解决问题。
  第一章是导论,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本章首先回顾了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文章,进而分别从公司自身以及公司以外的因素出发,阐述了这些因素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随后,本章从大股东性质的角度,即国有股权和非国有股权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前人所做的研究,总结了他们的观点,引出了股权结构对研发活动影响的文献。最后阐述了研发投入与研发产出的关系。本章在每一部分末尾,均提炼出其中心思想分别做出了评述。
  第三章是实证样本的选取。本章阐明了研究所采用的标的企业的选取方法。阐述了计量经济模型中所用到的因变量的选择与构成,同时还逐一介绍了各个自变量的选取、构成与所用变量名称。
  第四章是样本数据的描述。本章分别对全样本企业的数据、国有企业样本数据以及非国有企业样本等数据做了描述性统计,并画出了相关系数矩阵。
  第五章是实证分析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章节。本章首先根据相关理论提出研究假设,接下来建立合适的面板回归模型,以我国2012到2014年共计134家上市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研发专利产出等指标作为样本,分别对全体样本企业研发活动相对数据、全体样本企业研发活动绝对数据、国有性质企业研发活动相对数据、国有性质企业研发活动绝对数据、非国有性质企业研发活动相对数据、非国有性质企业研发活动绝对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股权结构等因素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对回归结果做出了总结与分析,并进行了Hausman检验和Robust检验。
  第六章是文章的结论、建议与可改进之处。本文的结论主要列示如下:
  ①股东持股比例对我国科技型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
  对于研发投入而言,我国A股科技型企业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在逐渐上升的过程中,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是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种走势形如倒“U”。并且平均而言,持股比例每上升1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占营业额的比例将平均上升0.8387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了控股股东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对于研发产出而言,我们发现科技型企业的第二、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研发活动产出有正向的显著相关,即每当第二、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它们分别提升公司专利申请数量1.633和1.615个单位。此时非控股股东对控股股东的约束效果显著。
  ②股东持股比例对我国国有科技型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
  对于研发投入而言,我国A股国有性质科技型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存在“U”型关系。平均来看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每当其持股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占营业额的比例将下降1.9952个百分点。这种“U”型关系可能来源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具体而言,由于控股股东对企业拥有绝对控制权,当其持股比例处于相对较低的区间并逐渐上升到一个适中的水平时,控股股东可能会通过对企业的控制来享用投资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甚至会不惜降低本该实施的诸多高风险但拥有正的净现值的研发投资项目数量,来进行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投资活动。故在持股比例较低时,二者呈负相关。当第一大股东持股超过这个适中的水平时,股权比例相对而言较为集中,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占了企业总股本的大部分,此时若控股股东继续不顾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不科学的投资规划,公司面临困境而倒闭的可能性便会增大。因此,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大的企业会将研发投资逐渐提升,恢复到较高的正常水平。这与我国国有企业股本结构中“一股独大”的现状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反映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平衡、不完善的本质。
  ③股东持股比例对我国非国有科技型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
  对于研发投入而言,非国有科技型公司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其研发投入水平R&D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走势。平均来看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每当持股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平均而言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占营业额的比例将提高1.410个百分点。笔者认为这种“倒U”型走势产生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间的差异,非国企受到政府有关部门行政指令的干涉较少,它的投资行为会比国家控制的企业更为理性,这表现在非国有企业为了获得高额的收益和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控股股东在持股比例较低的情况下更倾向增加研发投入,因此研发投入与持股比例在这一阶段呈现正向的关系;而当持股比例上升到了一定的水平时,其持股的风险变大,从而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益等情况变得更为敏感,因此研发投入的费用会减少,进而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公司的稳健经营上。模型中其他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统计上不显著,股东权益制衡度也不显著,这些都可能是企业研发活动产出能力不足的原因。
  对于研发产出而言,非控股状态的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我国科技型企业研发活动产出存在正向的显著影响,具体来讲,公司的第二和第三大股东持股每上升1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占营业额的比例平均而言将分别提高1.533和1.150个单位。而此模型中的控股股东对于研发产出不显著,这同样要归咎于研发活动投入(费用)和研发活动产出(专利产品)之间的复杂联系。
  另外,笔者根据之前的论述给出了实证分析的政策建议,即企业应当根据其不同属性调整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加强股东制衡关系的运用,并且加大力度推行代理投票、累积投票的制度,以减少搭便车行为,让中小股东积极投身公司治理。
  第六章末尾阐述了本文的局限性和需要提升的地方。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国内外文献通常用研发经费的投入来解释企业的创新行为,它们这种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创新活动的文章绝大部分是考察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研发费用的关系,而对影响创新行为的另外一些因素譬如研发产出(即企业专利产品的申请数量)研究较少。本文研究公司因素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的同时,还额外探究了这些因素对研发产出,即“专利数量”的关系,因此文章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