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治理视角下内部人减持行为研究——基于海润光伏的案例分析
【6h】

治理视角下内部人减持行为研究——基于海润光伏的案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方法

1.3 研究贡献和不足

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内部人减持动机

2.1.2 内部人减持与超额收益

2.1.3 内部人减持与资本市场

2.1.4 公司治理与内部人减持

2.2 理论分析

2.2.1 信息不对称与内部人减持

2.2.2 代理理论与内部人减持

2.2.3 内部人控制

2.2.4 控制权私人利益与内部人减持

3.我国内部人减持现状分析

4.海润光伏内部人减持案例分析

4.1 案例企业与减持事件介绍

4.1.1 企业简介

4.1.2 减持事件介绍

4.2 海润光伏内部人减持操作行为分析

4.2.1 盈余管理情况

4.2.2 股价操纵与控制权私利获取

4.3 减持动因分析

4.3.1 与投资有关的盈利能力

4.3.2 与销售有关的盈利能力

4.3.3 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

4.4 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人减持条件分析

4.4.1 海润光伏内部治理结构缺陷

4.4.2 海润光伏外部治理失效

5.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1.1 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为内部人实现控制权私利提供渠道

5.1.2 外部治理环境缺陷无法形成有效治理

5.2 政策建议

5.2.1 培育良好的公司治理

5.2.2 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公司治理机制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时代里,传统的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不再是委托代理问题的核心,取而代之的是大股东、董监高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大股东和董监高具备操控企业的权利,企业各项发展策略的决定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当然也可以使用诸如违规减持等各种手段占有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公司内部人这种违规减持是如今经济社会中被人们所重视的一个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在理论与现实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中国的经济环境里,大股东和董监高利用自己的控制权,通过盈余管理和股价操纵手段进行减持,获取超额收益的行为屡禁不止。我国证监会将其作为当前市场监管的重点,但仍有内部人无视监管,利用控制权谋取私利。究其原因,是因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对此有所疏漏。如何从公司治理的视角遏制上市公司内部人恶意减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是保证我国资本市场良好运行、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选择海润光伏作为案例,主要原因是在2014年爆发的内部人减持潮中,海润光伏的通过发布“每10股转增20”的利润分配预案,刺激投资者疯狂买进,同时伴随着大股东和董监高的积极减持套现,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如今法律制度不断强化,经济管理体制日益完善,而海润光伏企业内的违规减持行为还是没有减缓的迹象。本案例在内部人减持的研究上非常具有典型性。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这篇论文探究的重点,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同时对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加以分析。
  第二章主要是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部分,文献综述部分重点介绍了以往各国学者关于内部人减持和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理论分析部分首先从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分析了内部人减持是第二类代理问题的突出体现,进而分析了内部人控制和控制权私人利益的实质,贯穿其中的是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低下是内部人违规减持的根本条件。
  第三章是我国内部人减持的现状分析,本文选取2014年、2015年两年的内部人交易数据,从交易量、交易金额、以及版块和市场特征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近两年减持暴涨,这种类似于群体事件的出现,其背后动机、市场反应以及减持得以实现的公司治理问题值得被研究。
  第四章是案例分析,本文以江苏海润光伏为案例,首先分析了公司内部人减持操作行为,即利用盈余管理和股价操纵手段,把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做的好看,并发布“高送转”利好消息刺激股价,进而高位减持,实现了超额收益;其次分析了内部人减持的动因,即公司盈利能力低下,大股东在前两年进行业绩补偿后,想要脱身而走;最后,以海润光伏的公司治理体制为研究对象,探索这家企业在治理体制上都有哪些问题。这家企业的股权结构存在问题,独立董事没有实际作用,董事会变成了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的手段,不能有效履行对公司的监督职责;而在外部治理环境方面,我国资本市场治理机制不完善,证券市场违规成本过低,信息中介作用不力,难以形成对上市公司内部人的有效治理。
  第五章为对结论进行总结和提出建议的部分,根据这一部分,本文会对海润光伏公司的公司治理体制出现的问题发表个人建议,希望可以缓解和控制内部人恶意减持,有效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保护。
  本文的贡献在于:
  (1)结合当前我国法律环境和市场监管状况,研究内部人实现高位减持的手段、进行减持的原因以及公司治理的缺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本文在案例分析中,关注上市公司内部人违规成本的问题,提出在法律环境已经有了质的提高的情况下,监管层面应该考虑违规成本过低的问题;
  (3)关注我国资本市场的治理机制,以及以证券公司和公司信用评级机构为代表的信息中介的治理作用,对于提高外部治理环境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不足:
  (1)在对内部人减持现状进行分析时,对数据的筛选不够完善,交易所披露内部人交易数据包括数据重复、数据差错、误报等原因信息,本文仅对重复数据进行了删除,且无法对短线交易数据做出区分;
  (2)公司治理体制的核心不仅在于监督,还需要有激励,本论文只是对公司治理体制的监督提出了改进意见,而无法起到对公司内部人激励的作用;堵不如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出现。

著录项

  • 作者

    黄嫄;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审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丹;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279.246;F832.51;
  •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治理机制; 内部人; 减持行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