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关系及政策研究
【6h】

全国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关系及政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理论基础分析

2.1 政府职能视角相关理论

2.2 政策工具的选择

3.全国各省工资水平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分析

3.1 全国工资水平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分析

3.2 各省工资水平与经济增长发展情况

4.分区域分组面板分析

4.1 数据说明

4.2 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4.2.1 东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4.2.2 东北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4.2.3 中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4.2.4 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4.3 工资水平分组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4.4 面板数据分析结果小结

5.结论及政策启示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至今年已有三十八年,在这过去的三十八年中,我国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都得到显著的提升。根据最新两会上政府工作的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5年底,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7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和结构调整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2014年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党正式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进行了确立。其中“两个一百年目标”第一个是指,到2020年底我国要顺利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同时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第二个目标则是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立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2015年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并深入总结了作为指导“十三五规划”的“四个全面总布局”的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发展战略布局对全党乃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指导思想。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求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使贫困和不发达地区都顺利脱贫致富,全面走向小康社会的一个发展过程。在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也提出了关于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个发展理念,这五个发展理论理念中,协调、共享的理念更是对新型工业化建设、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一步完善收入政策以及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进行了深层次的要求。
  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国内生产总值近一两年来的增速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有所放缓,但总体而言经济发展仍然是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不仅是在速度上,更强调的是体现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上。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以投资拉动和外贸拉动为主,在近年来才逐步转变为“消费、投资、外贸”三驾马车的驱动动力,其中消费更是核心与关键。在西方的理论与实践中,,当出口需求不足时,大多出口导向型国家也都提出这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法,即通过刺激内需将外贸需求转化为内需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他们认为需要刺激内需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调整国内工资水平。据萨缪尔森的国民收入理论研究,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国民收入的3/4均有工资收入构成。在整个20世纪中的发达国家,这一收入比例关系一直趋于稳定。截止至2015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进一步释放,包括网购、金融等多种消费模式的进一步产生,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快形成,其中最有产业价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已经超过工业,新技术的带动下传统工业也得到飞速提升,文化、娱乐、健康、信息等消费需求也呈现出蓬勃旺盛的发展态势,总体而言经济发展方式向内需驱动转变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加快。所以,我们在实践中通过具体的数据检测与分析工资水平是否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显性的相关关系,理顺工资水平增长机制与经济发展、重大经济目标的相关关系。可以这样说,分析工资水平对于经济增长、消费的刺激、其他重大社会目标、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保收增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工资收入进行研究,通过整理工资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并结合相关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深入剖析工资收入受到的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作用,以求对政府解决收入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起到重要帮助。
  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是根据经济与其他相关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说明当前情况下这些相关因素对于工资水平的具体影响是多少,再结合政府的政策规划和政策目标,讨论这些因素对于工资水平应该是多少,通过对比两者的差距,当前的工资水平哪些不能反应和体现我国政策目标的走向需要修正,就此我们进行相应的政策研究提出政策改进意见。
  在数据方面,本文通过整理2000年到2014年14年间各省的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的统计数据,将其中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城镇化率、工业化率、服务业发展程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水平等多个指标进行面板分析,将其分析的结果作为实证分析应用在传统的工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之中,并从中分析到的相关规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启示。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实证分析,再经过面板回归的加工,我们可以用STATA统计软件做面板回归处理,最后综合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经济增长对于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作用呈现出典型的区域性特色;2.城镇化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自发有效地调节平均工资问题;3.不同区域投资和消费、财政收入与支出带来的影响略有差异。
  最后根据国内外的宝贵经验、我国具体的实际与分析所得的数据结论,笔者认为面对多种经济因素对于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的复杂影响,想要根本上地提高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着手。这五个方面依次包括:1.尊重经济与工资收入相关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2.针对区域特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让结构的升级带动工资收入的增长;3.保障投资带来的平均工资增加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消费带来的平均工资增长作用;4.财政收支对于工资水平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区域间差异较大的要运用好财政、金融工具进行控制;5.建立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体制是实现上述建议的有效手段。总之,五个建议都是相辅相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关键的仍然是政府应到重视居民收入问题,不能把思维局限在过去地方产值增加了,就一定会带动居民收入增加的惯性思维上,只有树立好正确经济规律的认识,在改善和改革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处理带来居民收入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提高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不是我们的最终政策目标,改善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水平,让其与众多影响因素的结构更合理,让社会主义社会更加繁荣才是我们的最终政策目标。
  本文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由于本文集中在实证研究部分,对于前人在理论研究层次的挖掘相对较低,创新和理论性还存在着较大不足。同时本文起初的视野着重于所有居民的工资收入问题,但是数据上的不足与缺失并没有做到全面地阐述居民收入受到的影响作用。再次,实证研究中,在模型的选取下虽然针对前人的模型有所参考,但是模型的理论论证仍然有所欠缺,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模型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