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转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的研究
【6h】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转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有关体育赛事转播媒体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大型体育赛事电视以及新媒体转播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体育赛事转播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体育赛事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赛事的概念

2.1.2 体育赛事的分类

2.2 大型体育赛事的特征

2.2.1 举办的形式呈现出周期性

2.2.2 大部分大型体育赛事的表现形式具有仪式性

2.2.3 管理程序表现出复杂性的特点,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2.2.4 赛程的安排具有固定性

2.3 大型体育赛事的类型

2.4 体育赛事转播权

3 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媒体的发展历程

3.1 我国电视媒体赛事转播的发展历程概述

3.2 我国电视媒体转播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2.1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转播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进程和现状

3.2.2 地方电视台转播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2.3 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CSPN)

3.3 网络等新媒体转播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 NBA、CBA赛事转播分析

4.1 NBA赛事转播相关研究

4.1.1 NBA相关背景研究

4.1.2 NBA赛事转播权的开发和营销策略

4.2 CBA赛事转播相关研究

4.2.1 CBA相关背景简介

4.2.2 CBA赛事转播权的开发和营销

4.3 CBA、NBA赛事转播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5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转播存在的问题

5.1 赛事转播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

5.2 赛事水平有待提高

5.3 赛事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方式需要改进

5.4 体育市场缺少力量雄厚的体育中介

5.5 央视垄断导致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市场缺乏竞争性

5.6 赛事的转播质量、转播技术有待提高

5.7 赛事转播权的市场开发力度需要加大

6 完善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转播的对策和建议

6.1 政策角度

6.1.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6.1.2 加快对体育中介机构的培养

6.2 体育赛事角度

6.2.1 努力提高赛事质量

6.2.2 利用明星效应和公益活动推动赛事的品牌建设

6.2.3 结合新媒体、新技术,提升转播质量、扩大转播范围

6.2.4 采用多样化的传播和营销方式

6.3 体育赛事转播媒体角度

6.3.1 引入竞争,抵抗央视垄断

6.3.2 利用本土优势,从侧面与央视相抗争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体育运动的发展恰好迎合了新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锻炼者的身体健康、为参赛选手和国家带来荣誉,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体育赛事有着高超的竞技水平、充满悬念的比赛结果、代表活力和激情的运动选手,使得人们通过观看比赛获得美好的视觉体验和心理享受,越来越多的人被体育赛事所吸引,体育产业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也开始致力于对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体育赛事的宣传和推广。
  我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赛事开始与电视媒体结合,体育赛事的宣传和发展需要媒体的传播。为了宣传体育文化、传播体育精神,也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需求,中央电视台在1991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业体育频道——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CCTV-5),实现了对精彩体育赛事的转播,从此,人们坐在家里就可以通过流畅的视频画面观看比赛。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成立之初,由于技术的限制,频道只能对国外的赛事进行录播,观众并不能观看直播,因此时效性较差。此外,当时拥有电视机的家庭为数不多,能通过电视观看到比赛的受众群体也不多,因此体育赛事的传播范围也十分有限。CCTV-5成立之后,其他地方电视台也纷纷成立了专业的体育频道。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视媒体的转播水平和转播经验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电视机,体育赛事的传播有了飞快的进步。
  中央电视台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电视台,拥有着其他电视台无法比拟、无法赶超的资源力量、人才储备、经济实力等多方面的优势,相应的,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也拥有着其天生的独特优势,再加上国家政策上的倾斜,使得它在赛事资源的获取上远远优先于其他地方性电视台,一直处于垄断统治地位,独占电视媒体体育频道之首。体育频道的生存,最主要的就是依赖于其所承载的赛事资源,精彩的赛事才能为其赢得高的收视率、进而吸引赞助商的广告投入,而相反地,赛事资源匮乏,那么这个体育频道的竞争力就大大地被弱化了,不能吸引赞助商的广告投入,就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没有收入就更没有能力购买优质的体育赛事资源,其生存也将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困难。有消息称,CCTV-5已获得转播权的体育赛事包括国内众多大型体育赛事和国外超过80%的高级别赛事。但是央视体育频道即便每天24小时连续播放,其能够承载的赛事种类和场次数量也是十分有限的,体育赛事的传播还是要依靠地方电视台。但是除央视体育频道以外,其他地方电视台体育频道在体育赛事资源的获取上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除了不能自主选择赛事资源,地方电视台往往也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价格昂贵的体育赛事转播权。其中上海、广州、北京三个地方电视台体育频道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从侧面和央视相抗争,在当地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成为我国省级电视台中的“三驾马车”。它们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本土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赶超央视。然而其他地方电视台的体育频道,生存状态并不乐观,因为体育赛事资源的匮乏,有的体育频道为了填补节目的空白,不得不融入其他节目内容,与娱乐、音乐、财经等相结合,这实际上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体育频道了。有的地方电视台努力探索新的出路,走上了合作的道路,创立了我国第一个体育联播平台——中国电视体育联播平台(CSPN)。此外,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技术得到普及,体育赛事也开始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进行转播,这为体育受众观看比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观众可以将喜欢的赛事下载下来保存在播放器上,以供自己随时随地观看。新媒体对体育赛事的传播具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种转播方式的革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体育赛事转播权的营销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产业,国外一些拥有顶级赛事资源的体育组织大都对赛事的转播权进行开发、销售,通过与媒体的合作,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回报、扩大了对赛事的宣传和推广,同时也为电视等转播媒体赢得了收视率和经济利益,对赛事拥有方和媒体转播方而言,可谓实现了共赢。甚至对于欧美一些成熟的职业体育联盟而言,体育赛事转播早已成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体育赛事与电视媒体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媒体的宣传推动了赛事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体育赛事开辟了一条获取丰厚经济利益的全新之路。对赛事转播的开发和营销,在体育赛事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成功的职业体育联盟都拥有着一套成熟的运营机制为其服务。在我国的体育赛事资源方面,随着体育产业的推动,我国的体育赛事也逐渐得到发展,中超联赛、CBA联赛都广受欢迎,拥有着众多球迷。经过20年的发展,CBA的比赛水平、联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成长为我国最著名的职业篮球联赛。但是由于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商业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影响力大的体育赛事并不多,很多体育项目的赛事转播权要么尚未开发,要么开发程度有限,而且大部分开发出来的赛事转播权不能为俱乐部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些体育项目中,能达到国际级赛事水平的更是寥寥无几。
  文章对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转播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分别对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媒体和影响大型体育赛事转播权开发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各地方电视台体育频道、新媒体等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媒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以NBA联赛和CBA联赛为例,通过对比,分析NBA、CBA联赛在管理体制、赛制、法律环境、赛事质量、品牌推广策略、转播权的开发及营销策略等各个方面的不同,找出差异,并指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转播存在的问题。
  文章在最后的两个部分,综合分析现阶段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转播所面临的问题,从政策、媒体、赛事三个角度分别提出改善的对策和建议。第一,在政策方面,应加快立法脚步,设立针对体育赛事转播这一事项专门且具体的法律法规,使得各方在遇到问题和冲突时有法可依。除了立法,还要加快对体育中介组织的培养,培养一大批专业的体育经纪人、体育经纪公司等,因为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需要拥有多方面专业知识且经验丰富的综合型人才。第二,从体育赛事角度来说,应该努力提升赛事质量,打造高水平、有竞争力的大型体育赛事;要注重赛事品牌的建设,提升赛事的软实力,赛事有了品牌,才有可持续发展可言;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媒体,提升赛事的转播质量,可以通过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官网、争取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也可以通过加大在转播设备上的投资力度,提升赛事转播的实力;细分市场,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将赛事分别进行打包,编成不同的节目类型之后,再进行传播,等等。第三,就转播媒体而言,应该充分利用本土特色和优势,打造频道自身品牌;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基础上,打破现在央视垄断的困境。
  总的来说,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转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是和国外顶级的体育赛事相比,要真正实现市场化、商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国的赛事转播媒体和体育赛事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也不应止步不前,而是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在此基础上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