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庭农场发展中金融支持研究——基于四川省邛崃市的实地调研
【6h】

家庭农场发展中金融支持研究——基于四川省邛崃市的实地调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回顾及评述

1.3.1 文献研究回顾

1.3.2 文献综合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家庭农场金融支持的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家庭农场的基本概念界定

2.1.2 金融支持的基本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家庭农场发展的理论基础

2.2.2 家庭农场金融支持的理论基础

3.邛崃市家庭农场金融支持的现状分析

3.1 家庭农场的金融供求及特点

3.1.1 家庭农场的金融需求

3.1.2 家庭农场的金融供给

3.1.3 家庭农场金融供求的特点

3.2 邛崃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3.2.1 邛崃市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3.2.2 邛崃市家庭农场调研方案设计

3.2.3 样本统计性描述

4.邛崃市家庭农场金融支持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4.1 邛崃市家庭农场金融支持不足

4.1.1 金融政策落实较为困难

4.1.2 家庭农场自融资金能力低

4.1.3 家庭农场运营成本较高

4.2 邛崃市家庭农场金融支持不足的原因分析

4.2.1 管理体制松散,认定标准模糊

4.2.2 融资渠道单一,贷款成本高

4.2.3 劳动力素质低,雇佣成本高

4.2.4 金融产品和技术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5.国外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5.1 美国——多元化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5.2 法国——国家控制的信贷支持

5.3 日本——金融公库配合农协促进

6.建议与结语

6.1 对策建议

6.1.1 规范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提高政策扶持针对性

6.1.2 完善金融支农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6.1.3 建立合理的家庭农场担保信用体系,降低融资难度

6.1.4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农场生产经营需要

6.2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实施以来,这项改革深刻改变了我国原有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极大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对农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和农情,在现有生产力水平约束条件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使土地生产规模细碎化和分散化日益严重,同时较小的经营规模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进而造成了农业生产长期的高投入和低收益,其严重制约了农户收入的增长。有鉴于此,就必须改进现行的农业生产关系,改革和创新农地生产经营方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客观要求农地经营制度要实现商品化经营和规模化生产。针对目前的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矛盾,我国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性文件为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制度性保障,以促使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和生产力水平的经营主体逐步发展壮大。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地规模经营主体,自2013年由“中央一号文件”首次由官方确定以来,其数量发展和规模上均呈现出朝气蓬勃之势,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现阶段的实践证明,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形式是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虽然我国的家庭农场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各地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和约束条件。例如,政府主管部门及学术界对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不是很统一,农业社会化服务尚不能与农场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家庭农场生产资金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培育和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全文。以金融如何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四场省邛崃市家庭农场为调研样本,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邛崃市15家样本家庭农场进行调研和跟踪访问,其次对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和规模等数据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邛崃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家庭农场发展中金融支持缺位的问题。从金融支持的供给方主要表现为金融支持缺位,使得金融体系整体功能被削弱难以满足家庭农场的发展需求。从金融支持的需求方农场主的角度主要表现为融资渠道单一,贷款成本较高,贷款的可抵押物较少等问题。然后,结合一些典型地区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做法与先进经验,探讨针对家庭农场发展中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最后说明家庭农场的经营与市场紧密相连,土地的流转、劳动力的雇佣、机械化设备的使用等生产要素的运用都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做支撑,为保持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金融体系的建设和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