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市“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优化研究——以郊县区域社区为例
【6h】

成都市“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优化研究——以郊县区域社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主要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本文研究方法

1.4.2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2.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概念、理论与类型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村改居”社区

2.1.2 社区公共服务

2.1.3 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2.2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公共选择理论

2.2.3 社会协同理论

2.3 我国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分析

2.3.1 计划经济时期的权威政府供给模式

2.3.2 改革开放后的基层自治供给模式

2.3.3 发展中的市场化供给模式

2.4 本章小结

3.成都市郊县“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3.1 温江区万春镇“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情况

3.1.1 天乡路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情况

3.1.2 春江路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情况

3.1.3 长石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情况

3.2 双流区九江街道“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情况

3.2.1 景秀泉城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情况

3.2.2 金岛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情况

3.3 郫县德源镇“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情况

3.3.1 郫县及德源镇概况

3.3.2 德源镇“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及特点

3.4 成都市“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特点

3.4.1 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是主导者和推动者

3.4.2 社区居委会地位突出

3.4.3 居民自筹组织作用明显

3.4.4 基层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效果

3.5 本章小结

4.“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调研结果、存在问题与经验借鉴

4.1 成都市“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调研

4.1.1 调研背景与设计

4.1.2 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

4.1.3 “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情况分析

4.1.4 “村改居”社区居民对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评价分析

4.2 成都市“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

4.2.1 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单一

4.2.2 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

4.2.3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权责定位模糊

4.2.4 居民自筹组织发展缓慢,居民参与度不高

4.2.5 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4.3 国内优秀社区公共服务经验借鉴——武汉百步亭社区模式

4.3.1 首创性的企业家服务模式

4.3.2 先进的社区治理与服务理念

4.3.3 全民化的志愿者队伍建设

4.3.4 实用的信息化平台打造

4.4 本章小结

5.成都市“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优化建议

5.1 构建因地制宜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5.2 地方政府:简政放权,做好引导

5.2.1 将公共服务自主权归还社区

5.2.2 为社区公共服务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5.2.3 完善社区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居民生活保障

5.3 社区居委会:树立全局观念,做好居民服务

5.3.1 树立全局观念,引导居民参与

5.3.2 提升工作质量,做好居民服务

5.4 市场与其他社会组织:多元参与,和谐共建

5.4.1 市场要成为高效的生产者

5.4.2 社会组织要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有益补充

5.4.3 各服务主体要加强社区文化与信息化平台建设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圆满完成与“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开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社会进步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自然而然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受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与城乡统筹政策的驱动,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其中一部分迫于生计需要主动流向城市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一员;而另一部分则由于城乡规划的需要而整村拆迁或者撤村建居,被动地进行了身份转换,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其所在的村集体也改制为城市社区。改制后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环境改造、社区治保安防、居民生活保障、社区医疗以及社区文化娱乐服务等方面。成都市于2007年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规划,在温江区、双流区、郫县等郊县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建立“村改居”社区,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推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目前“村改居”社区由于转制前的村集体情况不同,在硬件设施、经济条件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转制后的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地方政府和社区居委会为主导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供给效率与供给效果方面不能满足新城市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到更适合“村改居”社区发展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来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与归属感。
  为解决上述问题,探究成都市“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优化路径,笔者循着文章的逻辑思路,对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予以解释和阐述,同时了解了国内外学者在社区、社区公共服务以及“村改居”社区方面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借鉴。随后笔者界定了“村改居”社区、社区公共服务及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三个与本文相关的概念,并对文章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包括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社会协同理论,为文章提供必要的理论视角。在此基础上,笔者梳理了我国从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屡清各个模式中不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所发挥的作用,为接下来的行文打开广阔的思路。
  紧接着笔者成都市郊县的“村改居”社区为例,介绍了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的3个社区、双流区九江街道的两个社区以及郫县德源镇德源新城7个社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及供给情况,并根据走访调研的结果总结出成都市“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特点,包括政府主导和推动公共服务、居委会地位突出、居民自筹组织作用明显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初具雏形等,既具有普遍性,又带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村改居”社区的200余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情况以及居民对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评价两个角度入手进行全面整理与分析,一方面了解到了居民对公共服务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也为笔者提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优化的方案指明了方向。
  展示了相关的社区调研结果后,笔者深入分析了成都市“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现有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公共服务资源分布、公共服务主体定位、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以及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这几个方面上。为了向“村改居”社区提出更为具体化、更为合理化的建议,笔者还对国内优秀社区——武汉百步亭社区的公共服务模式予以借鉴,并总结了百步亭社区公共服务的有益经验——首创性的企业家服务模式、先进的社区治理与服务理念、全民化的志愿者队伍建设和实用的信息化平台打造等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提出问题过后,就要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因此本文最后从四个方面为成都市“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优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提出要构建因地制宜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同时公共服务的各个主体要明确职责,分工有序:政府要放权于其他主体,做好引导工作;社区居委会要树立全局观念,以服务为己任;市场和其他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也要带动居民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各个主体要与时俱进,加强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社区公共服务不断向前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