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天气衍生品在农业气象风险中的应用
【6h】

天气衍生品在农业气象风险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1.3 论文研究框架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4.3 研究述评

1.5 本文创新点

2.天气衍生品概述

2.1 天气衍生品的产生和发展

2.1.1 天气衍生品

2.1.2 天气衍生品市场

2.2 天气衍生品的基础指数

2.2.1 温度指数

2.2.2 降水指数

2.2.3 其他基础指数

2.3 天气衍生品种类

2.3.1 天气期货

2.3.2 天气期权

2.3.3 天气互换

3.农业气象风险管理

3.1 农业气象风险

3.2 农业气象风险转嫁机制

3.2.1 科技力量

3.2.2 农业保险

3.2.3 政府救济

3.2.4 天气衍生品

3.3 我国农业气象风险管理

3.3.1 农业气象风险现状

3.3.2 我国天气衍生品市场

3.3.3 我国天气衍生品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4.天气衍生品应用:温度指数模型的构建

4.1 数据采集

4.2 基于O-U模型的温度指数预测

4.2.1 模型设定

4.2.2 参数估计

4.3 基于ARMA模型的温度指数预测

4.3.1 模型设定

4.3.2 残差分析

4.3.3 参数估计

4.3.4 预测结果验证

5.基于温度指数的天气衍生品定价

5.1 常用定价方法

5.2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温度指数天气衍生品定价

5.2.1 基本假设与指数选取

5.2.2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温度指数期货定价

5.2.3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温度指数期权定价

6.总结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

6.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方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农业生产过程特有的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等特点,必然会很大程度受自然环境影响。在我国,干旱和洪涝是农业生产的最大杀手。尽管在以政策性与商业性农业保险为主的农业气象风险管理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如资源浪费严重、营业费用偏高、管理效率低下、赔付率居高不下等问题。总体来说,我国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构建合理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对保障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尤为关键。
  天气衍生品作为一种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在气象风险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具体来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天气衍生品定价,一是利用天气衍生品进行气象风险的对冲。而天气衍生品在国内尚不能交易,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天气衍生品合约意义至关重大。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天气衍生品的研究进行集中论述。
  其次,简要介绍了天气衍生品的理论发展进程和具体模型,基础指数及其金融形式(见文中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农业风险管理现状,指出传统农业保险面临高赔付率的瓶颈(见文中第三部分),为本文天气衍生品的提出做了铺垫,凸显了天气衍生品在农业气象风险转嫁机制中占有的优势。
  最后,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介绍了天气衍生品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文章首先选取了合肥市1982年-2013年的日平均气温数据,建立了温度指数变化模型,同时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了模型修正和参数估计,之后把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样本外的实际值(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作了比较,以验证模型的精确度。紧接着,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对基于温度指数的天气衍生品进行了定价。检验了基于温度指数衍生品合约的应用,为天气衍生品市场在我国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文章选题比较新颖,也较为前沿,天气衍生品由于其标的复杂性,它的定价机制远远复杂于一般金融衍生品;在建立温度指数模型时,通过引入ARMA模型对残差做出修正,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分类、定性定量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著录项

  • 作者

    赵照;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金融学(数理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朱文莉;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842.66;
  •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气象风险管理; 天气衍生品; 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