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融资约束——基于新三板上市中小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6h】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融资约束——基于新三板上市中小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工具

1.3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3.1 本文创新点

1.3.2 本文不足

1.4 文章结构与思路

1.4.1 文章结构

1.4.2 文章思路

2.文献综述

2.1 融资约束相关文献综述

2.1.1 融资约束的影响因子

2.1.2 融资约束的度量办法

2.2 技术创新水平相关文献综述

2.2.1 技术创新水平的理论研究

2.2.2 技术创新水平的度量办法

2.3 技术创新水平与融资约束相关文献综述

2.3.1 融资约束与研发支出

2.3.2 融资约束与创新效率

3.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3.1 融资约束相关理论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2 委托—代理理论

3.1.3 信号传递理论

3.2 技术创新水平理论

3.2.1 技术创新概念界定

3.2.2 高新技术企业理论

3.3 研究假说

4.实证研究设计

4.1 数据来源

4.2 变量设计

4.2.1 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4.2.2 融资约束

4.2.3 控制变量

4.2.4 变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3 模型设定

4.3.1 样本数据类型

4.3.2 计量模型的设定

4.3.3 描述性统计

4.3.4 相关性检验

5.实证结果与解释

5.1 计量方法的确定和检验

5.2 实证结果

5.2.1 模型一实证结果及分析

5.2.2 模型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5.2.3 模型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5.2.4 模型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6.结论与建议

6.1 文章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投入,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长期发展作用

6.2.2 加大研发投入强度

6.2.3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6.2.4 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带动就业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占比总和已超过99%,此外,这些中小微企业还贡献了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70%以上的发明专利。但与此同时,我国中小微企业又面临着严峻的融资约束问题,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小型企业、95%以上的微型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不存在借贷关系。尽管近年来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在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但融资约束仍然是制约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在任何一个企业的正常发展过程中,融资行为、投资行为和股利分配行为是企业的主要三大行为,其中,融资行为作为财务决策的核心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影响机制的分析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和研究的焦点。现阶段对融资约束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因素和企业外部因素两大方面,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规模、股权结构、资本结构、集团性质,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银企关系、政治关系、金融发展。
  技术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经济活力的源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对技术创新水平的研究,学者们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水平的衡量以及对公司成长性、盈利性的影响上,而对其他经济后果的研究较少。
  综上,国内外学者在融资约束和技术创新两个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尚显不足。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从融资约束对R&D投入的影响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资金的匮乏抑制了研发经费的投入,进而不可避免的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影响。笔者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得出,从技术创新能力的经济效果来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成长性、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和银企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来看,企业成长性、资本结构、公司治理、银企关系又对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方式和融资约束程度有显著性影响。那么,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能不能对融资约束产生影响呢?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视角——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对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分析,在两者之间搭建一个影响机制,以求分别在融资约束影响因素研究领域和技术创新经济效果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进步。该研究为挣扎于融资困境中的中小微企业指明了一条出路,对于如何转变当下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实现本文研究目的,首先,本文认为新三板上市中小企业是研究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良好样本,经过科学、合理的筛选过程,选取了132家新三板上市中小企业的公开数据作为样本。其次,本文对Almeida等(2004)提出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模型做了一定的拓展和延伸,采用研发投入、技术人员投入和专利产量的滞后一期变量考察技术创新水平对融资约束的滞后性影响。最后,本文先后将高企性质哑变量引入到现金—现金流模型、对高企和非高企分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定量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约束差异。因此,本文主要结论为:
  第一,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且这种缓解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因为技术创新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活动,企业通常把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加以实施,当期技术创新活动的实施不能立即在当期产生一定的效果,企业只有持续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才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对企业发挥作用。本文采用研发投入、技术人员投入和专利产量的滞后一期变量考察技术创新水平对融资约束的滞后性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三个滞后一期变量与现金流交叉项的系数均显著性为负,因此,本文有理由得出,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对融资约束程度有至少一期滞后性影响。
  第二,我国新三板上市中小企业具有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这表明新三板上市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其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资金的限制。这主要因为新三板主要服务于初创阶段中后期和成长阶段初期的中小型企业,这一类企业在发展初期无论是在生产经营投入、人工投入还是研发投入方面资本支出较大,纯粹依赖于企业内部留存利润的滚动积累很难满足对资金的需求;加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相对不完善,整个金融服务体系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
  第三,与非高新技术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程度更低。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是创新性、科技性的象征,其认定需要满足收入规模、研发团队、技术成果等多方面的指标要求。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关注和青睐,投资机构、金融服务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也更加愿意为这一类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资金帮助。
  最后,基于本文研究视角和结论,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努力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将中国由“世界的加工厂”转变为“技术的聚集地”,这需要我国政府和中小企业的共同努力。第一,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投入,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长期发展作用;第二,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强度,提高企业技术实力;第三,加强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设定一系列激励措施来最大限度的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第四,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本文完善了国内外学者在融资约束影响因素和技术创新经济效果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为解决当下中小企业融资这一系统性难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出路,对于如何转变当下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本文突破以往在融资约束研究领域中普遍使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局限,决定选取新三板资本市场上市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广大中小微企业的代表。这是因为,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较大,融资渠道多样化,其融资约束程度大大偏离了我国中小微企业的真实现状;相比之下,新三板市场看重中小企业的创新性和成长性,对收入规模、盈利能力等指标没有强制要求,新三板市场聚集了一大批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上市中小微企业。因此,新三板上市中小企业能更加真实地反映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第三,本文研究得出,技术创新水平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具有至少一期的滞后性。考虑到技术创新的持久性、发展性的特征,本文采用技术创新水平的滞后一期变量考察其对融资约束的滞后性影响,并建议我国中小企业从技术创新角度解决融资约束问题时,要充分认识技术创新带来的长期发展作用,切勿急于求成。

著录项

  • 作者

    许金龙;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晓玫;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企业管理;
  •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