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及其风险研究——以HT公司为例
【6h】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及其风险研究——以HT公司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预期贡献

2.文献综述

2.1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研究

2.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3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研究

2.4 文献评述

3.相关理论概述

3.1 融资方式理论概述

3.2 融资风险理论概述

3.3 融资相关理论基础

4.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现状分析—以HT公司为例

4.1 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

4.2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4.3 HT公司背景与融资方式

4.4 HT公司融资方式运用的问题分析

5.HT公司融资风险分析

5.1 外部风险不可控

5.2 HT公司所处行业市场风险大

5.3 企业财务风险大

5.4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

6.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6.1 研究结论与不足

6.2 相关建议

6.3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时期。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民营企业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地如火如荼,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0%以上,对GDP的贡献已超过60%,且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2010年以来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2016年GDP增速由2010年的10.4%回落至6.7%,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也面临诸多困难,虽然民营企业在我国实体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却一直属于强位弱势的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成为困扰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阻碍企业做强做大,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早在1931年,英国首次提出“麦克米伦缺口”,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资金缺口。可见,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个世界难题。而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面对融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笔者以中小民营企业HT公司为例,通过多次与企业取得联系,深入企业内部实地调查,对HT公司的生产车间、厂房、研发室、办公室等走访观察,并对公司内部管理层及各部门员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客户等进行不同形式的访谈,获取公司不同层面、不同角色、不同时期的有效信息。同时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全面把握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状况,熟悉企业核心文化及管理团队素质,详细准确了解公司的融资情况,并将调查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以期在写作中对公司的融资问题分析地更加全面系统真实,为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提出更切合实际的建议。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融资方式、融资风险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其次,笔者以中小民营企业HT公司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HT公司的四种融资方式:留存盈余融资、增资扩股融资、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并总结企业不同融资方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再次,笔者从企业内外两个角度分析了 HT公司融资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风险,并得出结论:HT公司出现融资困境的根源在于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大。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不足、经营的不稳定引起内源融资不足;管理能力不善导致股权融资缺乏开放性;所处行业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内部融资风险,从而导致企业难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贷款成本高、难度大。此外,外部不可控的融资风险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融资困境。因此笔者认为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防范融资风险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本文分别从企业内部、政府法律制度、信贷市场、信用担保市场等多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旨在减轻中小民营企业负担、解决相应的融资困境。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第一,案例企业 HT公司属于成长期的中小民营企业,且在发展过程中融资困境突出。HT公司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又属于四川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是带动国家未来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将其作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二,笔者通过实地调查深入企业内部获取到案例分析的相关数据和非数据信息,在案例写作中比较全面地把握企业的融资问题,并针对个例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解决融资困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