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多维信息溢出效应角度对中国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的研究
【6h】

基于多维信息溢出效应角度对中国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论文基本结构和框架思路

1.4 研究创新

2.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动因

2.1 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的内涵及特征

2.2 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理论基础

2.3 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的动因

2.4 商品金融信息的多维溢出效应

3.国内金融市场对大宗商品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研究

3.1 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存在性分析

3.2 国内金融市场对大宗商品市场信息外溢测度

3.3 本章小结

4.国际金融市场对大宗商品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研究

4.1 研究方法和变量选取

4.2 实证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研究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收益率处理的MATLAB代码

附录2:波动率处理的MATLAB代码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不断扩容,金融资本的集聚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一方面,大部分商品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暴涨暴跌”、“同涨同跌”,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关联更为紧密;另一方面,多个大宗商品的价格之间具有联动性,通常呈现协整波动现象。无论是期货市场之间,亦或是现货与期货市场的价格的“同涨同跌”,导致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不仅仅受到基本供求面的影响,还受到金融因素的影响,学术界将这种现象归集为大宗商品的金融化。
  目前学术界对大宗商品金融化还没有较为清晰的定义,但可以确定的是金融化和投机有较大的区别。投机是基于供求面信息的价值博弈,而金融化则是在金融资源聚集下价格偏离供求面,投机是实现金融化的途径。商品金融化使得金融资本的流动主导了实物交易,商品定价权和生产权相分离,金融体系的博弈对大宗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必然带来明显的外部冲击。对大宗商品金融化的研究有助于分析中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联系,防止金融资本的聚集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异常,这种异常波动会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国的制造业,在一定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去库存”之路。因此,对大宗商品金融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已有的文献,认为大宗商品金融化是指当商品价格不仅仅由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金融集聚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大宗商品同金融产品,不仅在资本聚集度上,还是波动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相似性,大宗商品存在金融化现象。商品市场的金融化依托于金融市场对商品市场的波动相关性来刻度,因此本文基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主要的股票市场和主要的期货市场)、国内金融市场(国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冲击,建立时变相关性和信息溢出效应进行测度,分析商品金融化的存在性和具体表现特征。本文主要研究两大问题,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是否真的存在金融化现象?如果存在金融化,这种金融化程度到底怎么样?
  本文主要有五章,各章内容介绍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文章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动因,主要分析了本文对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的定义和特征,以及期货市场、现货市场定价的理论基础,和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产生的内外动因,商品金融化的信息传导途径。
  第三章,国内金融市场对大宗商品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研究,从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关系入手,研究了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套期保值功能,研究发现期货市场上交易者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大宗商品金融化,并利用 DCC-MVGARCH模型对这种金融化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中国大宗商品金融化存在短期、分层现象;
  第四章,国际金融市场对大宗商品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研究,首先构建信息溢出效应指数,对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对大宗商品市场的金融化冲击进行测度,发现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主要是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以中国期货市场与国外金融市场的信息外溢效应为角度,发现中国大宗商品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中国大宗商品缺失定价权。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通过对前文进行分析总结,套期保值比率效率双低,期货市场交易者结构发生变化,主要是以金融投机资本为主;其次,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存在短期、分层现象,在短期内投机力量通过金融市场上的跨市操作,导致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不仅仅受到基本面的影响,还受到金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品种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不同,金属类金融化现象更为明显;中国大宗商品主要是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是因为中国缺失大宗商品市场定价权。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设计合理的期货交割制度,提高期货市场套保效率,让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更好的为现货市场服务;其次,推进商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提高大宗商品定价能力,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加强对短期投机资本的监管,防止过度金融化,在短期投机现象持续时间较长的时候,适当提高期货品种的保证金和手续费;在短期投机现象缓和之后,对保证金和手续费进行常规化处理;加快完善期权市场,根据金融属性的强弱,适当增加相应的期权市场的交易品种,对金融资本进行分流。
  本文研究的新颖之处主要有:(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对大宗商品金融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金融市场,比如美国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国内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研究,并没有将大宗商品同整个金融市场相联系起来研究,因此本文系统的分析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对大宗商品金融化的影响;(二)已有文献中,主要集中于对金融化存在性的证明,而金融化具体的表现形式并没有得到量化,因此,本文通过构造时变相关性、信息溢出效应指数来衡量这种金融化的大小、方向和程度,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三)以前的学者主要是通过期货市场价格波动来研究金融化,但是期货市场本身受到金融资本的冲击,与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波动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因此本文选择主要的大宗商品现货价格作为分析的起点。
  本文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是(一)本文主要将精力放在了多维信息溢出导致的金融化现象,并对这种金融化进行测度,所以对金融化存在性的研究都是间接的,而不是阐述大宗商品金融化存在的直接证据;(二)本文并没有研究供求价格和金融因素如何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两者的作用大小没有进行比较分析;(三)由于现货市场价格较难获得,只获得了2008年以后的数据,并没有研究金融危机前,大宗商品金融化的情况。因此,本文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拓展今后的研究:(一)将基本面的因素和金融因素放在一个框架下进行分阶段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金融危机前、金融危机后,分析不同背景下两个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必要的时候加入滞后因素,分析短期和长期影响;(二)努力获取更多的现货品种和有效价格,基于信息溢出指数,衡量金融化的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