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金融状况指数(FCI)的构建
【6h】

我国金融状况指数(FCI)的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1.3 可能的创新点

2.文献综述

2.1 表征金融状况的指数研究

2.2 FCI权重确定研究

2.3 金融状况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研究

3.指数构建的实证研究

3.1 FCI的定义

3.2 FCI的变量选取与处理

3.3 动态因子模型介绍

3.4 FCI构建及结果

3.5 本章小结

4.FCI的检验

4.1基于互谱分析的FCI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测度

4.2 FCI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分析

4.3 FCI对宏观经济冲击的非对称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金融状况的腾飞为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者属于共存亡的关系。任何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产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以及通货膨胀水平均与其金融状况休戚相关。实体经济与金融状况之间彼此影响,这一点从近半个世纪以来爆发的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就可以得到印证。本文在比较了表征金融状况的其他指数后发现,目前,人们了解和评估金融状况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为金融状况指数(FCI),然而就我国现有的研究成果而言,学者们尚未充分挖掘计量金融状况指数的方法,故而导致金融状况指数的构建总存在诸多问题,如样本区间不够长、金融变量少等。故而,当务之急就是尽快丰富构建金融状况指数的计量方法,以发挥金融状况指数预测宏观经济的作用,并加深对金融状况的了解。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在度量我国金融状况指数时引入了动态因子模型,选取了十二个金融变量,包括:社会融资规模、汇率、利率、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等,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金融状况指数反映金融状况的作用。在这里创新性的加入了社会融资规模这一金融变量以表征社会资金的松紧情况,这更符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状况的发展深受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影响这一国情,并论证了经过笔者改良后的金融状况指数(FCI)较以前能更好的表征金融状况的发展状况,其动态因子模型中较未加入社会融资规模的模型,所包含的信息更多。⑵为了论证本文改良后的金融状况指数具有表征金融状况发展状况的功能,作了如下检验:测度金融状况指数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长周期和短周期内金融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是截然不同的。在短周期中,二者的相关性表现出了极强的不稳定性;而在长周期中,金融状况指数却能很好的预测价格变量以及产出变量。鉴于此,我国政府在梳理金融状况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时,应该考虑二者在长短中期中的不同表现,这样才能避免宏观经济受到金融状况的不良影响。接着,本文基于LSTVAR模型对金融状况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状况指数对金融状况产出和价格的影响因金融状况的不同而异,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故而,政府当局就可以在不同金融状况下,结合金融状况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关性,适时推出并调整相应的货币政策。如此一来,金融状况指数就能起到反映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并正确指导政府制定与调整货币政策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