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券商跨境并购动因与绩效研究——基于海通证券并购大福证券案例分析
【6h】

我国券商跨境并购动因与绩效研究——基于海通证券并购大福证券案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本文的特点

1.4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2.文献综述

2.1国外并购动因和绩效文献

2.2国内并购动因和绩效文献

2.3针对EVA评价企业并购绩效的文献研究

2.4文献研究评价

3.案例分析:基本资料

3.1并购方海通证券基本资料

3.2被并购方大福证券基本资料

3.3并购方案的设计

3.4全面并购要约的确定

3.5收购进展

4案例分析:动因和绩效

4.1并购动因分析

4.2并购绩效分析:事件研究法

4.3并购绩效分析:会计研究法

4.4并购绩效:EVA指标分析法

4.5并购绩效:非财务绩效分析法

4.6总结及原因分析

5.建议与启示

5.1提前做好准备应对短期业绩下降的冲击

5.2推进企业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

5.3谨慎确定并购价格

5.4股东应杜绝短视经营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国内企业“走出去”政策,给许多的内地优质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海外发展机会。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到了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近44%,我国企业跨境并购项目达到了742起,总金额达1072亿美元。在这些“走出去”的企业之中,不仅包括传统的制造加工型企业,还包括新兴的金融企业。截止至2015年,国内证券公司已经占据了香港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国内证券公司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数量已经超过了80家,欧美大型投资银行如摩根、高盛等在香港的市场地位逐渐被国内证券公司所取代。为了配合金融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国内金融监管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金融机构的跨境发展,例如证监会在《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动跨境业务发展。大力支持证券经营机构“走出去”,支持国内企业在港、澳、台和其他境外市场通过新设、并购重组等方式设立子公司。大力支持证券经营机构为境内企业跨境上市、发行债券、并购重组提供财务顾问、承销、托管、结算等中介服务。有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国内证券公司逐渐走向了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道路。
  本文是一篇研究国内金融企业跨境并购的案例分析,旨在通过这则金融企业跨境并购的案例来探讨国内企业在进行跨境并购时所需要考虑的一系列现实因素,最后在基于这些现实因素之上得出企业跨境并购的部分启示和建议。
  本文选取了海通证券在2009年并购香港大福证券的案例,选取这则案例一方面是考虑到这则并购事件距今已经有7年,其业绩数据获取较为容易,方便分析其长期的并购绩效。另一方面,这则案例是2008年以来第一起国内证券公司跨境并购香港证券公司事件,案例事件较为典型。
  本文主要焦点在于考察这起案例事件的并购绩效。考察企业并购绩效时综合使用了四种方法来对企业并购绩效进行全面地评价。这四种方法分别是:基于资本市场变化的事件研究法,基于真实经营业绩的会计研究法,基于EVA指标变化的EVA指标分析法和基于企业宏观战略目的的非财务绩效研究法。本文通过利用上述四种方法来对企业并购绩效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通过上述四种方法进行多角度地研究,本文得出了两方面的结论。一方面,海通证券并购大福证券的事件在短期内影响了资本市场,并且资本市场对这则并购事件明显看好,这主要是由窗口期内累积超额收益(CAR)显著为正所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海通集团的真实经营业绩在短期内有所下滑,但是在三年后,其经营业绩和EVA指数又快速回升。在考察了海通证券香港的收入占比变化之后,笔者认为海通证券的并购事件在长期内绩效为正。
  在最后,本文通过对并购结论进行分析,得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和启示。第一,国内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应当考虑文化组织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第二,在并购事件发生之后的几年内,企业很可能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但是并不能说明企业并购绩效在长期内为负,股东们应当杜绝短视经营所带来的影响。第三,国内企业“走出去”时应当考虑到文化资源和商业环境资源整合时所带来的冲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