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趋势性下滑机理分析
【6h】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趋势性下滑机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研究方法

1.4本文的贡献与不足

2.关于经济周期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经济周期的概念及类型

2.2国外经济周期理论综述

2.3 我国学术界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综述

2.4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率下滑的研究综述

2.5 国内外经济周期综述述评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3.1改革开放探索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3.2 改革开放深化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4.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形成机理实证分析

4.1 理论框架

4.2 总需求因素对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4.3 总供给因素对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4.4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形成机理分析

5.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趋势性下滑应对策略

5.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2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发生剧烈动荡,我国经济也随之受到冲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更加关注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一般是分析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以此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为经济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1978年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经济迅速增长,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再一次让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持续增长期,这两次经济体制改革均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此导致的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与形成机理也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趋势性下滑的特征,其形成机理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从2007年的14.2%迅速下降至2008的9.6%,2009年继续下行至9.2%。政府为了应对经济下行,2009年推出了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导致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上升至10.4%,但2011年又继续下降。因此,许多学者开始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速均将保持放缓的态势,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速换挡期。根据经济周期规律,本轮经济周期在2009年应该结束,然而由于政策刺激的短期效应,在2010短暂上升之后,经济增速又逐渐下降,至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已经下滑至6.7%。因此,如何正确应对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以及正确理解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是学术界与政府决策者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虽然学术界对经济周期的形成机理一直以来都有研究,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通过对当前我国学者在经济周期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之后,发现存在着几个不足,第一,在研究经济周期特征方面,我国学者对经济周期形成机理的研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第二,国内在研究经济周期形成机理问题上,往往是从各种单一角度来分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借鉴AD-AS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并结合宏观经济背景分析了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趋势性下滑的原因。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本文梳理了当前国外的经济周期理论,并对国内外学者在经济周期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概括,然后阐述了我国学者对经济周期以及对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研究成果。为了更好的探索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趋势性下滑的机理,我们首先分析了在改革开放探索期阶段与改革开放深化期阶段的经济周期波动特点及形成机理。然后,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AD-AS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在该理论框架内,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我国学者对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并不统一,本文在划分我国经济周期的问题上,是将1977-2016年划分为两个阶段来研究的。以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为基础,通过“谷-谷”法将1977-1990年划分为我国改革开放探索期,将1991-2016年划分为我国改革开放深化期。认为改革开放探索阶段经济周期的形成机理是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增加导致总产出发生波动引起的。在改革开放深化期,经济周期波动是由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外部冲击影响加深和政策冲击导致周期持续时间延长这四个因素形成的。
  在实证研究上,本文通过构造VAR模型来分析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形成机理。首先,通过AD-AS模型构建理论框架,认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动会导致产出发生波动,而产出的波动则导致经济周期出现波动。当总需求增加、总供给上升时,经济周期开始进入扩张阶段,当总需求减少、总供给下降时,经济周期开始进入收缩阶段。然后本文通过选取消费、投资、净出口、政府预算支出和货币供给量五个因素来分析总需求因素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通过计量分析,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净出口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货币供应增长率对GDP增长率波动的解释力分别为11.5%、12.7%、4.3%、5.6%、16.5%。在分析总供给因素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上,我们选取了劳动和技术来分析其对2008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两者对GDP增长率波动的解释力分别为5.2%和32%。最后,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作用下我们认为,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步入下行阶段,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作用导致的。并且根据贡献度分析,货币供给与技术冲击是主要因素,而消费、投资、净出口与劳动等供需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速下降。
  在实证分析之后,本文结合我国“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背景分析得出了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趋势性下滑的形成机理。在总需求方面,我们认为2008年以来投资需求降低、消费需求下降、净出口下降、政策刺激未消化是导致我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总供给方面,我们认为2008年以来劳动力供给减少、成本优势不再,技术进步增速减缓、后发优势逐渐消退是导致我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
  最后,本文针对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行政改革方面有:政府自身改革、要素市场改革、加大破除行业垄断的改革及加快推进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有:调整分配收入方式、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本文的结论是:1、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呈趋势性下滑是由总需求与总供给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2、由于总需求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解释力度达到50.6%,因此,我们认为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主要是由总需求因素引起的。3、我国经济对外需的依赖度降低。4、我国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5、技术后发优势逐渐消失。
  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经济周期趋势性下滑现象及其形成机理的分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理论意义是国内许多学者对经济周期的研究没有考虑到经济周期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而仅限于对波动特征的客观描述,因此我们在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下分析2008年以来经济周期趋势性下滑形成机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与西方国家联系的日益密切,导致我国对外经济的依存度逐渐提高,使得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周期受到波及呈趋势性下滑状态。只有通过对我国经济周期各阶段的形成机理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地解释2008年以来的周期波动,了解其形成原因,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持。因此,无论是在理解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趋势性下滑形成机理方面,还是在为政府提供理论支持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形成机理的分析,解释了2008-2009年与2010-2016年期间我国经济增速为什么下滑。第二,研究方法上的贡献。本文通过AD-AS模型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200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形成机理。第三,实践意义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趋势性下滑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政策建议,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平稳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也存在诸多的不足,由于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因素有许多,本文只选取了几个针对性的因素对其进行了分析,因此,对2008年经济周期形成机理的有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有遗漏,导致形成机理有不完善之处。如:供给因素只选取了劳动力和技术因素,而没有分析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速的影响。本文虽然借鉴了AD-AS模型构建了理论框架,但由于自身理论水平和对实际经济运行理解的局限,文中的理论和对策分析不够深入。同时在计量分析中,我们只分析了各因素对GDP增长率的冲击影响,而没有分析其相互间的冲击影响,分析并不完整。针对以上不足,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要在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对经济周期形成机理要有更深的认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