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新兴产业政府补贴政策的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6h】

我国新兴产业政府补贴政策的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3. 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现状分析

3.1 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政策的概述

3.2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3.3 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存的补贴问题

3.4 本章小结

4.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贴经济效果分析

4.1 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补贴经济效果分析

4.2 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新兴产业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贴效果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3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5.4 描述性统计分析

5.5 多重共线性检验

5.6 模型回归结果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兴产业由于其高技术、低能耗、高附加值等的特点,成为各国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21世纪初,我国明确了七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地位,确定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走向。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鼓励创新成为发展的驱动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对于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抢占经济与科技的制高点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现在处于新兴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为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制定了新兴产业的布局与规划,同时确立了产业政策给予发展扶持。其中政府补贴政策作为最直接、最迅速的方式,被政府较多的采用。近些年,随着部分新兴产业的初步发展,取得一些发展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产能过剩、依赖补贴甚至“骗补”这样投机行为等的问题,补贴政策由于其较强的干预性,不免引起学者的广泛讨论。
  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从政府金融支持的角度对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从作用路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一方面探究其对公司成长性的直接影响效果,另一方面探究其通过信号传递的作用,对公司融资状况的间接影响效果。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贴经济效果的分析以及与其他六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比分析,可得知,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强度较大,产业成长性的趋势是先降再升,再逐步稳定的,整体上有所提升,但是仍低于其他六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融资状况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规模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提高的节点在2015年。同时也发现我国新兴产业债务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比例过大,且短期偿债能力较差。
  然后本文选取了2011年到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究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影响不同,直接财政补贴对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影响为负,且不显著,但是其与研发强度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税收优惠补贴对研发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营业收入增长率呈现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相关系数较大。由此可以看出,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司成长性的补贴效果是有利有弊的,在制定与实施补贴政策中,应当考虑不同补贴方式的影响效果,使得补贴政策更加的合理。从融资状况的回归结果来看,两种补贴方式与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变动均呈正相关关系,但是都不显著。也就是说,政府补贴政策并不会给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外部融资的机会,政府补贴没有发挥显著的信号传递作用。
  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的结论,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阻碍,针对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