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姐妹情谊”与生存的完整——试论爱丽丝·沃克前后期创作对同性友爱的书写
【6h】

“姐妹情谊”与生存的完整——试论爱丽丝·沃克前后期创作对同性友爱的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独特的同性友爱——“姐妹情谊”

第一节 “妇女主义”——双重边缘下黑人妇女的出路

一、“妇女主义”

二、自我身份的构建

第二节独特的“姐妹情谊”书写

第二章追寻生存的完整

第一节《紫色》——我就在这里

一、双重压迫下“世间的骡子”

二、温情脉脉的姐妹情谊

三、由对峙到和谐共存

第二节 《父亲的微笑之光》——我是我自己

一、父爱强权下扭曲的人生

二、异化的“姐妹情谊”

第三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结 语 “姐妹情谊”的局限和启示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以自己作为美国黑人妇女的代言人和对黑人家庭内部性别压迫问题的无情揭露而在美国文坛独树一帜。她的创作始终聚焦于身处白人主流文化和黑人男性文化夹缝中的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关注她们的苦难和奋斗,并积极为黑人妇女探索实现自我、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出路,被誉为“黑皮肤的弗吉尼亚·伍尔芙”①。针对黑人妇女双重压迫下的艰难生存,沃克创造性地提出了“妇女主义”理论:号召黑人女性之间团结互助,在“姐妹情谊”(sisterhood)的帮助下寻求自我“完整的生存”(survival whole),实现真正的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进而帮助和促进黑人男性乃至整个人类走向生存的完整。本文以爱丽丝·沃克小说中对“姐妹情谊”的书写作为切入口,分析她的作品中黑人妇女寻求自我“完整生存”的成长历程,探讨“姐妹情谊”对女性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这种洋溢着积极乐观情绪的创作主题给予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 本文采用爱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单介绍爱丽丝·沃克的小说创作和主题特点—黑人妇女的成长,以及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姐妹情谊”的重要作用,梳理沃克的这类作品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明确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并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文部分的第一章结合“妇女主义”分析爱丽丝·沃克对“姐妹情谊”的独特书写。第二章以爱丽丝·沃克具体的创作实践为例,分析她的前后期两部代表作品(《紫色》和《父亲的微笑之光》)中黑人妇女寻求自我“完整生存”的成长历程,以及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的变化,“姐妹情谊”的变异。第三章指出“姐妹情谊”的必然性,浅析中国当代文学对“姐妹情谊”这一主题的书写,探讨沃克的创作给予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结语部分对前文作简要回顾,并提出笔者写作的不足,以便今后探讨、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