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物、感物与观物——古代文学中的主客关系论
【6h】

体物、感物与观物——古代文学中的主客关系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物的概念与内容探讨

第一节物的涵义及其演变

一、“物”的字源义

二、“物”的本义——“杂色牛”与“万物”之争

第二节物的语用和分类

一、自然物与社会物

二、具体物与抽象物

三、有用物与无用物

四、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物

第二章体物——描写的形似与情感的蕴藉

第一节体物的涵义

第二节文学活动中的体物

一、体物是创作主体把握事物的方式

二、体物作为描写手法

第三节体物的情感性

第三章感物——情感的涌动与宣泄

第一节 感物的涵义

第二节“感物说”流变

第三节 “感物”论说

第四节感物与物感辨析

一、构词上的区别

二、审美心理学上的区别

第四章观物——精神的高蹈与审美的超越

第一节观物的涵义

第二节观物方式的提出与流变

第三节文学活动中的观物思想

一、魏晋士人超然物外的观物思想

二、王国维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对观物的阐发

第五章体物、感物与观物的共同旨归与内在联系

一、体物、感物与观物的共同旨归——心物关系与情景关系

二、体物、感物与观物的内在联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体物、感物与观物作为文学活动中主体把握世界、观照世界的重要方式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关涉到文学活动中最核心、最本质的物我关系和情景关系,亦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三个范畴对世界的把握有方式和层次上的区别,因而在文学活动中呈现出的主客关系也有差异;而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相通性,共同描画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致轮廓。 在对世界的体认中,体物主体的情感处于相对沉寂的微波荡漾状态,侧重于对客体形貌的客观反映和再现;感物主体则带着较鲜明的主观情绪去观照客体外物,将客体强行纳入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为其情感的表达服务,表现出驾驭世界的愿望;而观物主体则注重以淡处以默的姿态将整个身心溶解于客体世界中,与世界浑然一体,在心与物的互融中体验有限生命对永恒时间的超越,具体场景对无限空间的跨越,进而获得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的领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