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市近郊游憩地景观结构分析——以三圣乡为例
【6h】

成都市近郊游憩地景观结构分析——以三圣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探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游憩物质空间研究

1.3.2 游憩行为研究

1.3.3 主要研究方法

2 研究区概况

2.1 区域概况

2.2 三圣乡社会经济现状

2.3 五个子景区概况

3 数据来源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数据解译

3.3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4 结果与讨论

4.1 三圣乡景观类型分析

4.2 三圣乡景观异质性分析

4.2.1 景观结构指数分析

4.2.2 景观边缘指标分析

4.2.3 景观形状指数分析

4.2.4 景观核心区指标分析

4.2.5 区域景观异质性分析

4.3 三圣乡景观格局分析

5.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区景观结构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财富的增加对比着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以及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都使中国迎来全民旅游时代,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性,城市居民日常出游的地点多集中在城市的边缘。随之便产生了这种重复性的、短期的、以休闲康体为目的的出游活动“游憩”。“休闲之都”成都市是将旅游休闲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模式,是一种应对当今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的发展经验,而“花木之乡”三圣乡“五朵金花”是城市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成果,更是成都市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典型。
  作为成都的近郊游憩地,三圣乡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空间开放自由,能为游憩者提供“吃、住、游、购、娱”一系列完善的配套游憩服务,是市民日常游憩的首选目的地,三圣乡游憩地的整体运作十分成功。由政府组织的鼓励政策、资金支持、招商引资,经过统一的原住居民房屋改造和因地制宜的景观规划及设计,三圣乡五个子景区的景观内部构成及格局对城市近郊游憩地的景观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在遥感数据和GIS的技术支持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原理,根据“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结合研究区的地面实况,把研究区的景观要素分成五种景观斑块:“林地斑块”、“建筑斑块”、“草/菜地斑块”、“道路斑块”、“水体斑块”。利用景观分析插件PatchAnalyst选取了17个景观格局指数,对三圣乡五个子景区的景观要素斑块、景观格局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到了“红砂村”、“荷塘月色”、“幸福梅林”、“东篱菊园”、“江家菜地”五个研究区域的景观结构特征和景观斑块的类型特征。五个景区都是经过统一景观规划的产物,虽然在内部构成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规范性,但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独特的景观特色和主体吸引物,错位发展有效地避免了恶性竞争。
  本文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红砂村与幸福梅林是两个游客数量最多的景区,建筑斑块较多,景观较为破碎,形状较为复杂,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
  2)荷塘月色、东篱菊园和江家菜地的景观均质性较高,建筑斑块较少,景观斑块的形状较为规则,团聚性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