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交媒体自我表达的艺术特色及其问题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6h】

社交媒体自我表达的艺术特色及其问题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由来

1.2 社交媒体与自我表达的研究现状

1.2.1 社交媒体的研究

1.2.2 自我表达研究

1.2.3 新媒体艺术审美研究

1.2.4 国外社交媒体与自我表达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2 社交媒体自我表达艺术概述

2.1 自我表达的时代背景

2.1.1 中国社会转型期下的特殊社会背景

2.1.2 由Web2.0到Web3.0的科技背景

2.1.3 网络文化背景

2.1.4 由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媒介背景

2.2 社交媒体的定义、历程及其特征

2.2.1 社交媒体的定义

2.2.2 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

2.2.3 社交媒体的传播特征

2.2.4 社交媒体的分类

2.3 社交媒体自我表达艺术的定义

2.3.1 自我表达

2.3.2 自我表达艺术

2.3.3 社交媒体自我表达艺术

3 社交媒体自我表达的艺术特色

3.1 多元化艺术符号彰显表达的传播效果

3.1.1 多样化头像

3.1.2 个性化昵称

3.1.3 多彩化空间

3.1.4 多元化形式

3.1.5 丰富化词语

3.2 多维度艺术主体凸显表达的呈现特色

3.2.1 个体主体表达个性化

3.2.2 政府主体表达官方化、政务化

3.2.3 媒体主体议程设置。引导舆论

3.2.4 企业主体宣传企业形象,传递企业声音

3.3 多样化语言风格助推表达的信息交互

3.3.1 宣泄讽刺

3.3.2 知性柔婉

3.3.3 幽默诙谐

3.3.4 简明扼要

4 社交媒体自我表达艺术存在的问题

4.1 自我表达语言失范

4.1.1 脏话频现

4.1.2 言论自由度过大

4.2 自我表达群体极化

4.2.1 出现“群体极化”现象

4.2.2 弱势群体话语权薄弱

4.3 自我表达过程缺乏理性

4.3.1 信息源真实性有待考证

4.3.2 传播呈现“蝴蝶效应”

4.4 自我表达助推媚俗文化、炒作文化的盛行

4.4.1 媚俗文化盛行

4.4.2 炒作文化盛行

5 社交媒体自我表达艺术的规范

5.1 表达艺术之社会教育

5.1.1 加强媒介法制教育,构建和谐社交媒体表达环境

5.1.2 加强媒介道德教育。塑造健康健全的媒介道德人格

5.1.3 推进媒介索质教育,提高主体自身修养

5.2 表达艺术之主体自身

5.2.1 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5.2.2 培养自身艺术审美

5.2.3 增强社会责任感

5.3 表达艺术之社交媒体建设

5.3.1 完善社交媒体运行机制

5.3.2 创新社交媒体个性服务

5.3.3 健全社交媒体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媒体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相互交流、获取信息的需求,社交媒体顺势而生,它的诞生时间比较晚,历史也相对较短。最初的社交媒体形式主要有在线聊天室和博客等,在1999年中国最早的社交媒体ChinaRen由陈一舟等人创办,那时候社交媒体刚由国外引进,对自己的定位还不太明确,各项功能也很不完善。近几年,国内的社交网站已经蓬勃发展,如:新浪微博、人人网、微信等使中国的社交媒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
  在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之时,社交媒体的大众性以及宽领域使得更多大众获得了表达的兴趣与方向,从而在社交媒体中的表达以及表达的艺术性随之体现出其重要,因此本文要研究的重点分为以下几点:在中国当下的社交媒体中,主体在自我表达过程中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规范。
  在本文中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了问题的来源,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社交媒体和自我表达的研究,指明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社交媒体自我表达艺术概述,对整篇论文起到铺垫作用。梳理了本研究的核心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前提,辨析了本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简述了自我表达和自我艺术表达的定义。第三部分以微博为例,通过人民日报、平安北京、陈赫等新浪微博的博文和网友评论作为实例,以艺术符号、艺术主体、艺术语言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基于符号学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剖析我国社交媒体自我表达的艺术特色。第四部分从语言、受众、传播和文化的角度深度分析了社交媒体自我表达艺术存在的问题。最后一部分在分析前三部分的基础上,从社会教育、主体自身和平台建设三方面对社交媒体自我表达艺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规范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