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本明治前期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6h】

日本明治前期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力图创新之处

2 日本明治前期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2.1 “文明开化”和启蒙思想的传播

2.2 “王政复古”和天皇形象的重塑

2.3 “国权当道”和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

3 日本明治前期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3.1 英国斯宾塞功利主义思想

3.2 德国费希特国家主义思想

3.3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4 “复古主义”与“保守主义”教育思想的贯彻

4.1 “学制”颁布前的“复古主义”教育

4.2 “学制”颁布后“保守主义”教育思想的抬头

5 “皇国”思想的灌输与国家对教育的加强干预

5.1 《教学大旨》与“皇国”教育思想的加强

5.2 《教育令》与国家干涉教育的加强

6 日本明治前期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确立与法制化

6.1 《学校令》与“敕令主义”教育行政的确立

6.2 《教育敕语》与“皇国”教育思想的法制化

7 日本明治前期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7.1 “一国独立”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7.2 “国权为首”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7.3 “忠君爱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7.4 “实业兴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8 明治前期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8.1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对社会政治实践的影响

8.1.1 培养学生“忠君爱国”的方法和途径

8.1.2 “忠君”思想与“爱国”思想的关系

8.2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对社会经济实践的影响

8.2.1 普通教育领域中的“实业兴国”

8.2.2 国家主义指导下的职业教育

8.3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对社会军事实践的影响

8.3.1 普通教育领域中的“军国主义”

8.3.2 国家主义指导下的职业军事教育

9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相关成果

展开▼

摘要

日本的国家主义,在理论上主张“精神的实体”高于一切,一切个人要求和个人道德都应从属于国家及国家的权利;在教育上则强调培养国家观念和忠君爱国的道德品质,而压制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进而形成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日本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就是在明治维新改革之后,国家欲统一国民道德思想,并迅速实现国民教育“为国家”、“为皇国”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日本明治维新后,在西方近代理论的传入和传统儒教理论的融合下,逐渐完善和形成的。西方近代理论中以斯宾塞为代表的英国功利主义思想,以费希特为代表的德国国家主义思想,加之中国儒家传统道德理念在日本本土长期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近代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同时,在自由民权运动的社会背景推动下,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才最终得以确立。
  明治前期,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伴随着教育政策的颁布而发展,并通过明治各位思想家、政治家的不同阐释,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教育指导思想。福泽谕吉的“一国独立”、森有礼的“国权为首”,元田永孚的“忠君爱国”,井上毅的“实业兴国”,虽然实现方式不尽相同,但最终落脚点依然是国民教育从属于国家利益。
  教育本身就有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服务的特殊属性,但明治前期的教育在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将这种天然的服务属性极端化,造成了日本近代教育的工具化。政治实践“忠君爱国”、经济实践“实业兴国”、军事实践“军国主义”,由于教育中过分强调在这三方面中国家主义的实用性和工具性,也使得日本教育丧失了教导国民追求个人独立价值的功能,未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为日本教育的未来发展埋下隐患。

著录项

  • 作者

    高育莹;

  •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学科 世界史(专门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许晓光;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531.3;
  • 关键词

    明治前期; 日本; 国家主义; 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