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机制研究
【6h】

四川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研究评述

3.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自然概况

3.1.2 社会概况

3.1.3 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3.2 数据来源

4.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方法与结果

4.1 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构建的原则

4.1.2 指标的选取

4.2 评价方法

4.2.1 传统的DEA方法

4.2.2 扩展DEA模型——超效率DEA

4.3 评价结果

5.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异质性分析

5.1 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分析

5.1.1 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5.1.2 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5.1.3 空间演化特征分析

5.2 县域耕地利用效率空间相关性分析

5.2.1 全局耕地利用效率相关性分析

5.2.2 局部耕地利用效率相关性分析

5.3 小结

6.县域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影响机制分析

6.1 变量的假设

6.2 模型的建立

6.3 结果分析

7.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加强耕地资源保护

7.2.2 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模式

7.2.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7.2.4 加大农业科技支撑

7.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无疑是影响区域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受耕地非农化、生态退耕、违法圈地等因素的影响,耕地资源不可避免地出现耗减,人地矛盾突出,而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四川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截至2013年粮食产量实现连续七年增,位居全国第六。但是在耕地利用的过程中,四川省仍出现人均耕地少、人增地减矛盾、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等问题,这些已经是影响四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开展四川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的研究,对于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在截取2004年、2009年、2013年三期耕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扩展的超DEA模型,计算了各县域的耕地利用效率水平,并利用数理统计分析、重心和标准差椭圆模型、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了县域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最后运用空间地理加权模型从空间角度揭示了不同因子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2004-2013年,四川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各区县的耕地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先降后升”、“尖峰后尾”的特征。
  (2)从整体上看,耕地利用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川东北经济区、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经济区,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大竹县、南江县、安岳县、合江县三个时间点的耕地利用效率均达到最优状态。
  (3)四川省县域各项利用效率值“东北-西南”走向的效率值总体大于“西北-东南”走向,均有先向西偏移再向东偏移的趋势,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偏移方向基本一致,说明三个效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4)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即耕地利用效率的高值或低值呈现集聚状态,“高-高”区主要集中在川东北和川南部分区县,“低-低”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部分区县,各类型区出现集中趋势。
  (5)按照各变量回归系数大小排序影响程度依次为:人均经营耕地面积>人均GDP>灌溉指数>复种指数>单位面积机械总动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