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少年亚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网络同人文化研究
【6h】

青少年亚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网络同人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同人文化研究

1.2.2 青少年亚文化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中国网络同人艺术缘起

2.1 何为同人

2.2 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网络同人艺术——同人的新媒体技术革新

2.3 消费主义下的网络同人艺术

2.4 青少年亚文化与中国网络同人艺术

3 亚文化视域中的同人艺术亚文化风格与抵抗

3.1 青少年角度:同人参与者的鲜明特征

3.1.1 网络同人艺术与“同人”者

3.1.2 特立独行的“同人”者

3.2 亚文化角度的反思:同人艺术的风格与抵抗

3.2.1 反霸权——同人艺术的青少年亚文化风格

3.2.2 戏仿与拼贴——同人艺术仪式化的抵抗

4 网络同人文化中青少年的身份认同

4.1 抵抗的主体:青少年自我的认同

4.1.1 情感宣泄

4.1.2 身份的确定

4.2 解读“同人”中的“耽美”情节——网络同人艺术中的性别认同

4.3 文化资本的积累:同人艺术中的群体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我国正当兴盛的一些网络同人动画现为研究例子引出本文的核心研究对象同人艺术,通过线上参与的形式了解同人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结合网络文化研究的理论分析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同人艺术,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的作用下,青少年作为一种思维活跃的群体快速的吸收和消费着来自各种不同文化形式的符号,在消费的过程中,青少年本身的欲望催使青少年去对这些符号进行占有,同时,对于自己不满的内容进行剔除和改造。当代的青少年已经不再只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对于生产信息也抱有热情,现代教育的普及使得青少年有足够的文化水平能够独立学习更多更新的创作技能,这为同人作品的产生提供了更为创作技能。这样由热爱同人的青少年,和同人作品逐渐增多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同人艺术文化圈。
  中国的同人艺术是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在中国大陆发展起来的,笔者认为,这样的同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网络文化,今时今日,网络文化也深具后现代主义的特色,当代的同人艺术作为网络文化中的一种也深刻呈现出后现代主义中解构、去中心、去权威、非同一性、多元共生、折中主义、否定权威、蔑视限制等特征。一方面同人艺术的参与者——青少年以边缘者的姿态站在了主流文化的对立面,对于主流文化的抗拒让同人爱好者对于众多来自主流文化中的符号有着破坏的欲望,在这种破坏的意识形态的促使之下,青少年对于主流文化作品中的符号进行解构,同时青少年并不只满足于破坏,他们有着更为强烈的表现欲望,将破坏的结果表现出并且加入自己的精神意识重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内容,这是青少年的一种心理特征。同人艺术在这种破坏和重塑的过程中,运用拼贴和戏仿制造出了一场文化的狂欢。
  在这种拼贴和戏仿的过程中,青少年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抵抗着主流文化态度。笔者认为在这种抵抗的过程中,通过这种瓶贴和戏仿的形式完成了自我的认同,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性别的确认,就像是同人艺术中的耽美同人对于女性的性别象征性的塑造。同时抵抗并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这是一种群体共同的意识形态,共同的意识形态让青少年们组建自己的群体,在群体中获得一种群体认同,同时群体认同的过程中积累起了大量的文化资本,更吸引了社会对于同人群体的关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