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企改革视野下双层股权结构研究
【6h】

国企改革视野下双层股权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引出

1.2 本文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基于表决权的双层股权结构理论研究

1.2.2 双层股权结构国内外立法与实践

1.2.3 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合理性与负面性及主要观点

1.2.4 国有企业引入双层股权结构所涉问题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

1.3.1 本文的研究目标

1.3.2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双层股权结构的概述

2.1 双层股权结构的基本含义与实质

2.1.1 “双层股权结构”的概念

2.1.2 “双层股权结构”与种类股的区别

2.2 双层股权结构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2.2.1 美国

2.2.2 欧洲与其他国家(地区)

2.3 与“一股一权”相对的“双层股权”理论

2.3.1 传统股权原则与反思

2.3.2 双层股权结构的理论基础

2.4 双层股权结构的制度价值和成本

2.4.1 双层股权结构的优点

2.4.2 双层股权结构的弊病

3 国有企业改革采用双层股权结构之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国有企业的概念与种类

3.1.1 国有企业的概念

3.1.2 国有企业分类

3.2 国企改革引入双层股权之必要性——国企的困境与改革目标

3.2.1 国有企业的效率低,经济活力不足

3.2.2 民间资本参与度低,混合所有制优点未充分发挥

3.2.3 上市国企由于股权高度分散而面临国有资本控制权旁落的风险

3.2.4 防止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3.3 国企改革引入双层股权之可行性——制度契合与现行立法空间

3.3.1 双层股权结构引入有利于混合所有制国企的发展

3.3.2 现行《公司法》及相关制度为双层股权结构确立提供了制度空间

4 国有企业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基本法律问题

4.1 对象的适用性问题

4.2 产权制度问题

4.3 公司治理问题

4.4 股东表决权分配问题和内部制度完善问题

5 国企引入双层股权结构之路径

5.1 明确表决权的适用范围和设计

5.2 公司治理监管模式设计

5.3 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

5.4 完善诉讼保护制度

6 研究的几点结论和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国有企业改革又一次启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而混合所有制是其的实现方式。如何由此路径完成改革,在它基础上构建符合现代高效率又能完成国有资本使命的公司制度就成了一不可回避的课题。许多新兴产业公司采取双层股权结构后所呈现的活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双层股权结构模式成为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双层股权不同“一股一权”的传统公司股权模式,它最核心的特点是以相对较少比例的股份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我国国有企业兼具营利性与公益性的双重性质,国企改革的目标也应该两者兼顾。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需要国有资本在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中以某种方式获得控制权,这恰恰与双层股权结构的公司股权形式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双层股权结构的核心在于公司的控制权,其本身有很长的历史,几乎伴随公司发展始终,也被一些国家法律认可并采用。它之所以在争议之中兴起,又一次成为研究焦点,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实践中市场及主体对股权多样化的需求,而且公司理论的发展也对其提供了较强的支撑,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制度经济学和法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双层股权结构在公司的融资、降低公司内外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制度价值;同时它也可能会导致公司监管的减弱、不同股东利益冲突加大等问题,需要在配套制度上予以完善。
  本论文通过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定义和实质,分析考察双层股权结构的国外立法、制度价值和成本,基于解决国企改革的内在矛盾为目的,试图讨论两者结合或引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对这一过程中涉及的产权问题、公司管理问题和表决权的分配问题等做了与国企改革目标相对应的初步讨论。企业不是孤立的社会单位,而是内生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中,所以进一步分析了现有法律制度空间和框架,探讨完善双层股权结构的相关配套制度,找寻国企引入双层股权结构之路径。相关制度包括:明确表决权的适用范围和设计、公司治理模式设计、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诉讼保护制度等。
  论文共为六章,可分为双层股权结构研究和国企改革采用两大部分。
  第一章绪论。从国企改革的政策和双层股权结构的特点,引出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说明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双层股权结构的概述。包括如下方面:内涵与实质;梳理其历史发展和国外公司现实运用情况;双层股权的理论基础;制度价值和制度成本。
  第三章国有企业改革采用双层股权结构之必要性与可行性。内容主要为:从国企的困境与改革目标角度分析必要性,从制度契合与现行立法空间角度分析可能性。
  第四章国有企业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基本法律问题。在制度引入“本土化”和消除双层股权弊端的角度讨论可能产生的问题:对象的适用性、产权制度、公司治理、股东表决权分配问题和内部制度完善。
  第五章国企引入双层股权结构之路径。论述采用双层股权结构的国企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的配套制度:明确表决权的适用范围和设计、公司治理模式设计、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诉讼保护制度。
  第六章结论。几点对本论文研究的反思:公司法的适应性品质、弹性股权结构有利于国企发展、双层股权结构和国企改革的再认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