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表现主义画家在创作中情感表达方式的探索
【6h】

表现主义画家在创作中情感表达方式的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现状分析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1 定义

2.2 表现主义代表画家

3.1 时代背景

3.2 人文背景

3.3 对古典艺术规范的集体反驳

4.1 对现实世界的个人情感投射

4.1.1 对个体的强调

4.1.2 当个体成为关照社会的一种方式

4.2 表现主义画家画面构成与情感表达的关联

4.2.1 独特的视角

4.2.2 “有意昧的形式”——构图中的情绪传达

4.2.3 黑白灰韵律中的惨淡与不安

4.1.4 时间与空间中的超现实因素

4.3 扭曲、夸张与变形——造型中的情感诉求

4.3.1 从视觉到听觉的“呐喊”

4.3.2 哥特式的暗黑情绪

4.4 主观与象征——色彩的情绪与隐喻

4.4.1 主观的情绪

4.4.2 象征的隐喻

4.5 曲与直——线条直接服从于内心的冲动

4.5.1 线条的内在情感

4.5.2 直线语言

4.5.3 曲线语言

4.5.4 综合的情绪线条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成果

展开▼

摘要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传统美术正接受着巨大的冲击,一些具有开拓性的现代流派出现了,表现主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表现”一词最开始所指的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偏向自我本身的情感表达,这种情感的表达要多于对客观物体的描述,它同“再现”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对。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最开始受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和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极具表现艺术家个人主观思想,经常运用一些疯狂的笔触线条,情绪化的色彩和变形扭曲的个体形象构成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而这些艺术家们所表现的主观思想大部分来自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生长的社会背景,并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解及特有的绘画方式来宣泄。他们受到了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语: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将自我的情感毫不掩饰的曝露在其作品当中。在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有提到狄俄尼索斯艺术,这种艺术来自于潜意识的认识,是恶毒的、混乱和疯狂的艺术。表现主义艺术家们的绘画几乎都包含有:扭曲的物象、鲜艳的颜色、绘画技巧的无意识、没有科学的程式、完全没有理智、低沉的情绪。他们利用了日耳曼人的满族艺术、中世纪哥特式艺术和自身的作品相融合,凭借着主观的精神意识,将事物的深层次的幻想描绘,用抽象的外表体现潜在的个性。本文将先从表现主义产生与发展介绍作为铺垫开始,然后再对表现主义出现的原因;画面构成;造型特色;色彩;线条等五个方面分别出发来研究艺术家们情感表达的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