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及类金属氟砷污染研究
【6h】

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及类金属氟砷污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前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1.2.2土壤氟、砷污染研究

1.2.3土壤环境质量及重金属污染评价

1.2.4研究区概况

2材料与方法

2.1土壤样品的采集

2.2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及分析测定

2.3数据分析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及其评价

3.1.1土壤重金属镉(Cd)含量的时空变化

3.1.2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现状评价及演变趋势预测

3.1.3土壤重金属镉(Cd)含量与区位的关系

3.1.4土壤镉(Cd)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3.1.5小结

3.2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铜(Cu)污染及其评价

3.2.1土壤重金属铜(Cu)含量的时空变化

3.2.2土壤重金属铜(Cu)污染现状评价及演变趋势预测

3.2.3土壤重金属铜(Cu)含量与区位的关系

3.2.4土壤铜(Cu)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

3.2.5小结

3.3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铅(Pb)污染及其评价

3.3.1土壤重金属铅(Pb)含量的时空变化

3.3.2土壤重金属铅(Pb)污染现状评价及演变趋势预测

3.3.3土壤重金属铅(Pb)含量与区位的关系

3.3.4土壤铅(Pb)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3.3.5小结

3.4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铬(Cr)污染及其评价

3.4.1土壤重金属铬(Cr)含量的时空变化

3.4.2土壤重金属铬(Cr)污染现状评价及演变趋势预测

3.4.3土壤重金属铬(Cr)含量与区位的关系

3.4.4土壤铬(Cr)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

3.4.5小结

3.5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锌(Zn)污染及其评价

3.5.1土壤重金属锌(Zn)含量的时空变化

3.5.2土壤重金属锌(Zn)污染现状评价及演变趋势预测

3.5.3引土壤重金属锌(Zn)含量与区位的关系

3.5.4土壤锌(Zn)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3.5.5小结

3.6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汞(Hg)污染及其评价

3.6.1土壤重金属汞(Hg)含量的时空变化

3.6.2土壤重金属汞(Hg)污染现状评价及演变趋势预测

3.6.3土壤重金属汞(Hg)含量与区位的关系

3.6.4土壤汞(Hg)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3.6.5小结

3.7成都平原土壤类金属砷(As)污染及其评价

3.7.1土壤类金属砷(As)含量的时空变化

3.7.2土壤类金属砷(As)污染现状评价及演变趋势预测

3.7.3土壤类金属砷(As)含量与区位的关系

3.7.4土壤类金属砷(As)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营养元素的关系

3.7.5 小结

3.8成都平原土壤类金属氟(F)污染及其评价

3.8.1土壤类金属氟(F)含量的时空变化

3.8.2土壤类金属氟(F)污染现状评价及演变趋势预测

3.8.3土壤类金属氟(F)含量与区位的关系

3.8.4土壤氟(F)含量与土壤营养元素的关系

3.8.5 小结

4结论

5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用抽样布点法在成都平原采集了0~20cm耕层土样及20~40cm的底层土样共98个.对主要污染元素的含量状况、时空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用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和一级标准进行污染程度评价以弄清土壤的污染现状,同时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进行污染程度评价以弄清人类活动对土壤主要污染元素含量的影响程度.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结合GIS对主要污染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进行了预测,绘制了主要污染元素含量趋势图,并对其分布状况行了探讨.对主要污染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进行了定性讨论.分析了主要污染元素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镉含量在研究区中变化幅度较大且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东北方向到西南方向土壤镉含量呈逐渐递减趋势,土壤镉含量小于0.33mg/kg的区域比例很大.土壤铜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但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土壤铜含量变化不大且随时间的推移变化也不大.土壤铅含量变化幅度很大,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土壤铅含量变化也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壤铅含量有所上升.土壤铬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且随时间的推移有所上升,地区之间士壤铬含量变化也较大.铬主要累积在表层土壤.土壤锌含量变化幅度不大,但行政区域间土壤锌含量变化相对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区县土壤锌含量有所上升.土壤汞含量变化幅度很大且行政区域之间变化也较大,随着时间的变化,土壤汞含量上升幅度不大,部分地区还略有下降且下移趋势十分明显.土壤汞含量高于0.29mg/kg的区域比例较小,含量在0.19-0.29mg/kg和0.16-0.19mg/kg的区域比例很大.土壤砷含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大,随时间的推移多数区域土壤砷含量有所上升.部分区域砷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下移.土壤砷含量从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呈递减趋势,含量在9.6-12.6mg/kg和7.8-9.6mg/kg的区域比例很大.土壤氟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且行政区域之间差异也较大.随着时间的变化,土壤氟含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之,成都平原农业土壤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属及砷、氟的影响,其分布与表现各不相同.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及氟、砷在研究区中变化幅度均较大,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来看,绝大多数土壤均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人类活动对重金属及氟、砷含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对土壤镉、铜、铬、锌、汞、氟的影响相对较小,对铅和砷的影响相对较大.锌和汞的下移趋势十分明显,部分区域镉、砷和氟了生了一定量的下移,铜、铅和铬主要累积在表层土壤.土壤重金属及氟、砷含量与污染源分布及土壤理化性质关系密切.区位条件对土壤重金属及氟、砷含量有不同的影响,且不同种类的污染元素表现有所不同.士壤污染元素含量与营养元素含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