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水果标准化生产推广中的主体行为、组织与制度分析
【6h】

四川水果标准化生产推广中的主体行为、组织与制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独创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1引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研究进展综述

1.3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4研究方法

2.理论借鉴

2.1知识理论

2.2交易费用理论

2.3产权理论

2.4博弈论

2.5制度理论

3.水果标准化生产推广的基本情况分析

3.1水果标准化生产的含义和特征

3.2四川水果标准化生产推广的现状

4.四川水果标准化生产推广的相关行为主体

4.1果农

4.1.1果农的界定

4.1.2果农的行为目标

4.1.3果农的行为方式

4.2果农专业合作组织

4.2.1果农专业合作组织的界定

4.2.2果农专业合作组织的行为目标

4.2.3果农专业合作组织的行为方式

4.3水果购销企业

4.3.1水果购销企业的界定

4.3.2水果购销企业的行为目标

4.3.3水果购销企业的行为方式

4.4水果购销商贩

4.4.1水果购销商贩的界定

4.4.2水果购销商贩的行为目标

4.4.3水果购销商贩的行为方式

4.5消费者

4.5.1消费者的界定

4.5.2消费者的行为目标

4.5.3消费者的行为方式

4.6政府

4.6.1政府的界定

4.6.2政府的行为目标

4.6.3政府的行为方式

5.四川水果标准化生产推广的组织分析

5.1“协会+支部+果农”模式——以绵阳白玉村为例

5.2“公司+果农”模式——以康源公司为例

5.3“协会+果农”模式——以鹤山协会为例

5.4“水果企业+协会+果农”模式——以金田为例

5.5“水果企业+肥药企业+果农”模式——以杨康为例

5.6小结

6.四川水果标准化生产推广的制度分析

6.1现有制度安排及利用程度

6.2影响制度变化需求的因素分析

6.2.1水果及要素价格的变化

6.2.2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变化

6.2.3市场机会和市场规模的变化

6.2.4转轨的特殊情况

6.3影响制度变化供给的因素分析

6.3.1现有知识积累

6.3.2公众的态度

6.3.3政府决策者预期成本-收益的比较

6.4小结

7.政策建议

7.1向农民投资

7.2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立法

7.3约束政府行为,确保经济自由

7.4财政支农制度创新

8.研究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是笔者在深入的实地调查基础上,综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与交易费用理论和和博弈论等分析工具,通过分析行为主体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的选择行为,来解释四川水果标准化生产推广困难的原因的。  本文首先阐述了水果标准化生产的特点和四川水果标准化生产的现状。标准化要求较高的组织化,而其初期需要高投入。从任一方面看,四川水果标准化生产的现状都不容乐观。接着对推广水果标准化生产的相关行为主体进行了分析,这些行为主体包括果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水果购销企业、水果购销商贩、消费者和政府。显然,他们的行为对水果标准化生产的推广至关重要。然后各种组织模式中对这些行为主体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对各种组织模式成败得失的综合比较,认为组织的合约连结形式及法律对合约的有效保护决定其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而政府介入的时机和方式及法律对产权的保护是否有效(主要是约束政府权力,保护私有产权免受政府侵犯)决定了政府对标准化的推广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它们共同决定着组织运作的成败和水果标准化生产推广的效果。接下去通过对影响制度变化的需求与供给因素的分析,指明了四川水果标准化生产推广中的不利因素,包括投入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政府的过度干预和财政支农缺乏制度保障。最后根据研究提出向农民投资、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立法、约束政府行为确保经济自由和财政支农制度创新等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