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川省马传染性贫血区域性调查
【6h】

四川省马传染性贫血区域性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1.背景介绍

2.马传贫研究基本情况

3.国内马传贫研究进展情况

4.我省马传染性贫血防治基本情况

5.四川省马传贫区域性调查

6.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由慢病毒引起。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血清学试验可作出诊断。马一旦感染EIA病毒,血液中将终生带毒,成为带毒者,并且传染给其他马匹。可通过输入感染马的血液而发生传染,在自然界,大多数传染是由于吸血马蝇吸入病马血液,然后叮咬易感马而传染病毒,使用受污染的针头也可传染。胎儿可在子宫内感染。带毒马抗体反应通常持续存在,抗体阳性马,如果年龄在6个月以上的则是带毒马,如果在6个月以下,其抗体反应则可能来自母源抗体。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检测EIA病感染简便而准确的方法。当ELISA检测为阳性时,则应用AGID试验证实。因时间、经费及难度的关系,病毒分离方法很少使用。 马传染性贫血遍及世界各地,本病在1843年首次发现于法国,经两次世界大战后已传播到世界各养马国家。我国原本并无此病,二战时经日本传入我国,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科研工作一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承担。目前,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基因非编码区LTR嵌合克隆的构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自然感染马LTR序列分析、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免疫马与自然感染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抗体耐热性比较研究、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株核衣壳蛋白基因的表达与鉴定、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株LTR启动子功能的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nvgp90基因在实验感染马体内的遗传变异等方面均取得成功。我国的EIAV弱毒疫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投入应用的慢病毒疫苗,并成功地控制了我国EIA的流行。 本文首先介绍了马传贫研究的进展情况,叙述了我国马传贫防治的基本情况和四川省马传贫防治情况,阐述了四川省马传贫区域性调查,最后指出与其他国家在马传贫防治上的差距,提出了建立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的建议。 四川省马属动物主要集中在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雅安市和攀枝花市,多用于比赛、旅游和驮运等。我省采取“以疫情监测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今年1月至8月,抽查马血清1083份做血清学检查,进行疫情监测,监测结果均为阴性,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临床检疫53318匹,未发现具有马传染性贫血临床症状的马属动物,通过区域性调查证实我省无马传染性贫血。 马传贫防治是一件艰巨的工作,关键是长效运行,长期检疫、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效,促进四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四川农民通过养殖业发展不断增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