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花种子醇溶蛋白及其含油率和脂肪酸分析
【6h】

红花种子醇溶蛋白及其含油率和脂肪酸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1文献综述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红花是菊科(Compositae)红花属(CarthamusL.)中唯一的栽培种,是一种油、药和工业用价值极高的植物资源。四川省是红花的道地产区之一,但主要采集花冠入药,对油用型红花的研究尚未起步。本文采用A-PAGE技术对来自不同国家的红花种子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材料引种至四川后的产量、含油率及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检测,以期为红花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法,对来自32个国家的53份红花材料种子醇溶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共分离出43种不同带型和15条不同谱带,每份材料可分离出5~12条比较清晰的带,平均8.5条,仅1条为53份材料所共有,即红花种子醇溶蛋白多态性水平较高(93.33%)。各材料间醇溶蛋白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异范围为0.375~1.000,平均值0.752,各洲洲内的GS平均值为0.759。欧洲材料间的GS平均值最小,亚洲材料间GS平均值较大。各洲洲间的GS值平均值非常接近,以非洲与北美洲材料间的亲缘关系最近,GS平均值为0.794;亚洲与欧洲材料间遗传差异最大,GS值为0.745。在醇溶蛋白GS值0.752水平上,53份红花材料可聚为六类,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间无显著相关。 2.红花种子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4年试验中的48份红花材料的平均单株粒重为10.96g,变幅1.05~21.81g;平均种子含油率为19.68%,变幅9.42~32.68%;其种子脂肪酸中亚油酸平均含量为72.60%,变幅32.17~83.79%;油酸平均含量为12.99%,变幅0.00~50.30%;棕榈酸平均含量为5.85%,变幅00.00~8.21%;硬脂酸平均含量为1.62%,变幅0.00~6.49%。其中,来自西班牙的PI239226单株粒重最高,来自加拿大的PI559909种子含油率和亚油酸含量均最高,来自孟加拉国的PI401479油酸含量最高。2004-2005年试验中,种子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与2003-2004年试验中相应材料间无显著差异,但种子含油率及油酸含量则显著增加,其中种子含油率平均值增加2.33%,油酸则增加2.74%。 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种子含油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株高>花期>百粒重>顶花球直径>单株总分枝数>分枝角度>单株花产量>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总粒数。其中株高与种子含油率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和负偏相关,花期与种子含油率间呈显著负相关。 4.红花籽油各脂肪酸含量与种子含油率间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4年试验中,红花籽油各脂肪酸含量与种子含油率简单相关系数均不显著,亚油酸含量与油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2004-2005试验中,亚油酸与油酸含量间也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亚油酸与棕榈酸含量间相关性并不显著,而亚油酸与硬脂酸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与硬脂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结果表明,2003-2004年试验中,棕榈酸含量分别与亚油酸含量和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偏相关,油酸含量则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偏相关。2004-2005试验中,除棕榈酸酸含量与含油率偏相关系数不显著外,其余与2003-2004年试验偏相关结果基本一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