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鱼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纯化与致病性研究
【6h】

鱼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纯化与致病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文献综述

研究目的和意义

1试验材料

2试验方法

2.1细菌的复苏和培养

2.2细菌产胞外蛋白酶的培养条件筛选

2.2.1不同碳源对细菌产酶的影响

2.2.2不同氮源对细菌产酶的影响

2.2.3培养时间对产酶的影响

2.2.4培养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2.2.5培养基初始pH值对产酶的影响

2.2.6胞蛋白酶活性的测定——底物法

2.3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提纯

2.3.1细菌胞外产物的提取

2.3.2胞外蛋白酶的分离纯化

2.4蛋白酶致病性研究

2.4.1蛋白酶对Vero细胞毒性研究

2.4.2蛋白酶对小鼠致病性

2.4.3蛋白酶对斑点叉尾鮰的致病性

3结果

3.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产胞外蛋白酶的优化培养条件

3.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分离纯化结果

3.3致病性研究结果

4分析与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试验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中提纯到一种胞外蛋白酶(ECPase),并对提纯的ECPase进行了致病性研究,以期搞清胞外蛋白酶是否是致病因子,其在致病中是否起重要作用,并为养殖生产中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在胰酪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基础上,对体外培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胞外蛋白酶(ECPase)产生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其产量与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有关。其优化产酶条件为:以蔗糖作为碳源,胰蛋白胨作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为 7.0,在20℃下120r/min振荡培养72h,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可产生大量的 ECPase。 在优化培养条件下,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SDG-PAGE等方法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胞外蛋白酶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产生一种单一多肽,分子量为45.7Kda的胞外蛋白酶。 将倍比稀释的胞外蛋白酶与96孔板培养的Vero细胞一起培养,发现Vero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出现空斑;将ECPase腹腔注射小白鼠和斑点叉尾鲴,表现出很高的死亡率。其对小白鼠和斑点叉尾鮰的LD<,50>分别为4.33ug/g和3.49ug/g体重。接种小白鼠精神倦怠,排黏液便,剖解发现严重胃肠炎症状,肠道扩张,脾严重肿大、出血;光镜下可见肠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心肌细胞肿胀,严重颗粒变性,脾脏出血,大量红细胞浸润。死亡斑点叉尾鮰鳃丝肿胀,出现轻微肠炎,肝、脾、肾肿大等病变;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脾出血,肝、脾、肾是ECPase作用的靶器官;超微病变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多数组织器官的细胞核膜扩张,核染色质溶解消失,线粒体肿胀。虽未见临床上广泛出现的肠套叠现象,但肝、脾、肾的病变均与该菌自然感染发病的病变相似,表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