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LL-rHuEPO)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6h】

新型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LL-rHuEPO)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词表

声明

引言

1药代动力学概述

1.1蛋白多肽类药物动力学

1.2药动学模型

1.3药动学中的应用统计软件

2 EPO的研究进展

2.1 EPO的研究历程

2.2 EPO的生理功能

2.3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特性

2.4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类

3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1药品与试剂

1.2试验仪器

1.3试验动物

2试验方法

2.1 125I-LL-rHuEPO生物活性鉴定

2.2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试验

2.3组织分布试验

2.4排泄试验

2.5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

1 125I-LL-rHuEPO生物活性鉴定

2 125I-LL-rHuEPO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2.1 125I-LI-rHuEPO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

2.2 125I-LL-rHuEPO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3 124I-LL-rHuEPO在大鼠体内分布

4 125I-LL-rHuEPO在大鼠粪、尿中的排泄

讨论

1药物浓度的检测方法

1.1检测方法的选择

1.2同位素的选择

1.3125I作为示踪剂检测血药浓度方法的建立

1.4同位素标记物生物活性鉴定方法的选择

2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

3分布

4排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能与表达于红细胞表面的EPO受体结合,刺激骨髓中红系造血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近年来研究显示,EPO是具有多种活性的生长因子,EPO-RmRNA,EPO-R蛋白,EPO与EPO·R结合广泛存在于大脑,心血管组织,肝脏,胃肠道组织,胰岛等非红细胞生成细胞与器官。自从1989年美国正式批准基因工程药rHuEPO进入市场以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类型的贫血病。但市场上的各种rHuEPO药物的生物半衰期短(4-8小时),临床使用注射次数多。目前新制剂的发展方向为拉长其半衰期,主要着眼于氨基酸的置换或者氨基酸的修改,增加糖链或者两个独立的EPO片段的连接,这样就延长了rHuEPO生物半衰期,患者由每周两三次注射改变为每周一次或者两周一次,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由国内研究机构研制的新型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LL-rHuEPO),目前正拟申报此类新药。研究该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阐明药代动力学特点,提供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过渡到临床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本研究采用125I同位素示踪法研究LL-rHuEPO不同给药途径及不同给药剂量下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以及排泄规律,所得结果如下: 1.(1)LL-rHuEPO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单次静脉注射1,2,3ug/kg125I-LL-rHuEPO后,通过统计矩的方法计算所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是: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48h))分别为:192.137,329.434,641.622(ug/L/h);Cmax分别为:12.1,18.874,29.398(ug/L)。AUC、Cmax与剂量呈线性关系。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20.457h,25.053h,20.409h。(2)单次肌肉注射1,2,3ug/kg125I-LL-rHuEPO后,通过统计矩的方法计算所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是:清除率CLz/F从0.001到0.006L/h/kg;消除半衰期t1/2z从25.258h到287.91h,但多数维持在40-60之间:药物在体内的平均驻留时间MRT(0-t)基本一致,范围从33.664h到34.883h:Cmax与AUC(0-72h)表现与剂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 2.LL-rHuEPO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SD大鼠经肌肉注射2ug/kg125I-LL-rHuEPO,测定不同时间不同组织的药物浓度。给药后8h、24h、48h,LL-rHuEPO主要分布在注射部肌肉,血浆,骨髓中,骨髓是其主要作用部位。血流量大的组织:心、肾、肝等次之,脑、小肠、大肠等分布最少。 3.LL-rHuEPO在大鼠体内的排泄:SD大鼠静脉注射2ug/kg125I-LL-rHuEPO后11天内,粪、尿的总排泄量为22.09%,其中尿累积量占20.7%,而粪只占1.39%。 结论:1.大鼠静脉注射1,2,3ug/kgLL-rHuEPO后,消除半衰期20-25h之间。2.大鼠肌肉注射1,2,3ug/kg的LL-rHuEPO后,消除半衰期30-60h之间。3.LL-rHuEPO的消除半衰期明显长于rHuEPO。4.LL-rHuEPO肌肉注射生物利用度较高(约81%)。5.大鼠肌肉注射2ug/kg的LL-rHuEPO后组织分布广泛,骨髓是其主要作用部位。6.LL-rHuEPO主要经肾由尿排泄,在体内经受广泛的代谢转化为代谢物而消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