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泽泻白斑病(Ramularia alismatis)的研究
【6h】

泽泻白斑病(Ramularia alismatis)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1 供试材料

1.2 方法

2.泽泻白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供试菌株

2.2 方法

2.3 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

3.泽泻白斑病病原菌侵染过程研究

3.1 供试材料

3.2 侵染过程的研究

4.侵染条件研究

4.1 供试材料

4.2 方法

4.3 温度对病原菌侵入的影响

4.4 保湿时间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5.室内药剂测定及瓮栽药剂防效试验

5.1 室内药剂测定

5.2 盆栽药剂防治

6 病原菌初侵染源的研究

6.1 病原菌分生孢子存活力测定

6.2 病株上越冬的调查

6.3 泽泻种子带白斑病菌检测

6.4 泽泻种子药剂处理防治

结果与分析

1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1 病害症状

1.2 病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1.3 病原菌形态观察

2 泽泻白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不同培养条件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2.2 影响分生孢子萌发因素的测定

2.3 致死温度的测定

3 泽泻白斑病病原菌侵染过程研究

4.侵染条件研究

4.1 温度对病原菌侵染的影响

4.2 湿度对病原菌侵入的影响

5 室内药剂测定及盆栽药剂防效试验

5.1 室内药剂测定

5.2 盆栽药剂防治

6 病原菌初侵染来源的研究

6.1 病原菌分生孢子存活力测定

6.2 病株上越冬调查

6.3 泽泻种子带白斑病菌检测

6.4 泽泻种子药剂处理防治

结论与讨论

1.泽泻白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病原菌孢子萌发和侵染过程的观察

3.病原菌侵染条件的研究

4.室内药剂测定及盆栽药剂防效试验

5.泽泻白斑病的初侵染源研究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泽泻白斑病是四川地道中药材泽泻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害是由泽泻座精孢(Ramularia alimatis)引起的。本文首次系统研究和报道了泽泻白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侵染条件、室内药剂筛选及初侵染来源。研究结果如下: 1.泽泻座精孢(R.alismatis)的生物学特性 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7~8;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硝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和产孢无显著影响。加入寄主汁液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及芽管的伸长。在水滴中,分生孢子1h开始萌发,6h萌发率可达90%以上;在10~35℃、pH3~10、RH≥93%的条件下病菌分生孢子能萌发,最适条件为28℃、pH7和在水滴中。病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6℃。 2.泽泻座精孢(R.alismatis)的侵染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在泽泻叶片上接种2h后泽泻白斑病病菌分生孢子已经萌发,萌发的方式,由一端或两端长出芽管。芽管顶端膨大形成圆形的附着胞。菌丝直接穿透表皮侵入,菌丝在侵入细胞时,不形成附着孢。菌丝侵入叶肉组织后可继续穿过多个细胞向深层发展,不断的产生新的分枝。 最适的发病温度和湿度组合为20~25℃,保湿36~48h。在10~30℃下病菌孢子可成功侵染,20℃和25℃下病害的潜育期为36h和24h,病斑数量增长较快,尤以25℃病情发展最快。保湿时间6h,接种的泽泻植株未见发病。保湿时间为36h和48h时,潜育期分别为4d和3d。泽泻座精孢在老叶上比在幼嫩叶上更容易侵入,叶龄越大侵染率越高。 3.室内药剂测定及盆栽药剂防效试验 采用药皿法和玻片萌发法,测定了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烯唑醇、氟硅唑、硫酸铜五种杀菌剂对泽泻座精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氟硅唑对泽泻座精孢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但它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比较差;硫酸铜对病原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差,但它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烯唑醇和甲基硫菌灵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均较好;代森锰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最差。 选择在室内药剂测定中,对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高抑制作用的药剂烯唑醇、甲基硫菌灵、氟硅唑、硫酸铜进行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盆栽药效防治效果与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 4.初侵染来源的研究 该病害的初侵染源为带菌的种子、留种株的病叶和在病残体上越冬的孢子。最初在植株下部老叶上发生,分生孢子藉气流、雨滴飞溅的方式传播,在泽泻生长期中不断引起再侵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