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西北藏族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6h】

川西北藏族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1.5.1 资料来源

1.5.2 研究方法

2 理论借鉴

2.1 规模经济理论

2.2 奥尔森的小集团理论

2.3 合作博弈理论

2.4 产业集群理论

2.5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川西北牧区自然、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殊性

3.1 自然资源状况

3.2 经济社会发展

3.2.1 经济发展状况

3.2.2 社会发展状况

3.3 川西北牧区现状

3.4 川西北牧区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

4 川西北藏族牧区已有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评析

4.1 红原的联牧模式

4.2 旅游产业带动模式

4.3 订单式牧业发展模式

4.4 新村扶贫模式

4.4 小结

5 川西北牧区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

5.1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内涵

5.2 牧区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5.2.1 文化传统

5.2.2 自然条件

5.2.3 牧民意愿

5.2.4 经济发展水平

5.3 川西北牧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确定的原则

5.3.1 生态改善、和谐发展原则

5.3.2 自愿原则

5.3.3 协调原则

5.3.4 经济原则

5.3.5 发展原则

5.4 川西北牧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其适用条件

5.4.1 单户散居—家庭牧场模式

5.4.2 联户定居—联户牧场模式

5.4.3 小区聚居—合作经营模式

5.4.4 城镇聚居—牧工商综合发展模式

6 建设路径

6.1 改善基础设施

6.2 优化金融服务

6.3 科学规划和建设中心城镇

6.4 引导牧民向市场经济发展

6.5 鼓励牧民参与合作经营

6.6 注重教育和培训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如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扎稳步的推进,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蓝图变成现实,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积极探索和研究餡课题。其中,究竟采取何种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这一课题研究的重要焦点。 川西北藏族牧区位子四川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四川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重要的草食畜牧业基地。通过系统深入研究,提出新形势下适合该区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模式,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相关理论为依据,运用比较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遗过评价川西北牧区已有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结合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实际,提出新形势下适合川西北藏族牧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模式,并对模式的内涵、适用范围和可行性进行系统龅论述,进而提出摆关的建设路径。主要研究结论为: (1)新农村建设模式是指能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施的、以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农村居民从事生产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典型的具体方案。受自然条件、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模式,而应该具畜多样性。 (2)根据川西北牧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及其内部差异,结合相关理论,从如何居住和如何生产的熊度出发,本研究提出了单户散屠-家庭牧场模式、联户定居-联户牧场模式、小区聚居-合作经营模式、城镇聚居-牧工商综合发展模式等4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这些模式综合考虑了牧民的不同意愿、当前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可为牧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3)应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金融服务、科学规划和建设中心城镇、引导牧民向市场经济发展、鼓励牧民参与合作经营、注重教育和培训等建设路径,促进牧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