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研究——以内江市33个养殖业合作社为例
【6h】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研究——以内江市33个养殖业合作社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导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农民专业合作社

1.2.2 绩效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范围

1.4.3 研究思路

1.4.4 研究方法

1.4.5 技术路线

1.4.6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7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理论依据

2.1 合作制理论

2.2 现代组织理论

2.3 交易成本理论

2.4 系统科学理论

2.5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

3 内江市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分析

3.1 样本数据的选取和说明

3.2 内江市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其分析

3.2.1 合作社的基本情况及特性

3.2.2 合作社的主要模式

3.3 内江市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介绍

4 内江市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绩效评价

4.1 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4.1.1 绩效评价的原则

4.1.2 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4.1.3 绩效指标权重的设定

4.2 绩效指标的评价方法

4.3 内江市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过程

4.3.1 调查样本的原始数据及无量纲化

4.3.2 重要绩效指标的计算分析

4.3.3 重要具体绩效指标的分析

5 内江市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分析

5.1 组织规模小,成员不多

5.2 经济实力弱,效益不高

5.3 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5.4 市场适应力差,应变力弱

5.5 带动农户力度有限

5.6 吸纳就业人数有限

5.7 发展具有区域局限

5.8 内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

5.9 利益激励机制不明晰

5.10 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密切利益联接机制

6.2.2 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及经营内容,扩大规模,提升经营绩效

6.2.3 扩大融资渠道,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运营绩效

6.2.4 完善内外管理机制及约束机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展开▼

摘要

众所周知,伴随着农业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近几年又出现了新的发展势态,已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对解放和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至今,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因素严重制约其快捷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完善、营运资金缺乏、经济效益差、抗风险力弱、带动力和外部扶持不力。因此,采取一定措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绩效还可以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本文以合作制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为依据,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主要运用描述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以内江市的33个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样本,通过对其发展现状的描述,归纳其现在模式,然后对其绩效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合作社绩效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等确定各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三级指标的具体数据来源于对内江市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调查,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评价其绩效。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内江市多数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偏小;经济实力弱,效益不高;市场适应力差,应变力弱;带动农户力度有限;发展具有区域局限;内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利益激励机制不明晰。 (2)内江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绩效整体不高,大多数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均不协调。经济贡献、社会贡献、组织发展三者间失衡,过于强调经济效益,以致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