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QTL发掘及近等基因系创制
【6h】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小麦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QTL发掘及近等基因系创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遗传图谱的构建

1.1.1 分子标记

1.1.2 亲本选择

1.1.3 作图群体

1.1.4 小麦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1.2 QTL定位研究

1.3 小麦QTL研究进展

1.3.1 小麦农艺性状QTL研究进展

1.3.2 小麦籽粒性状QTL研究进展

1.3.3 小麦品质性状QTL研究进展

1.3.4 立体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RIL群体及近等基因系构建

2.1.1 RIL群体构建

2.1.2 近等基因系构建

2.2 表型测定

2.2.1 农艺性状测定

2.2.2 品质性状测定

2.3 亲本及重组自交系群体DNA提取

2.4 亲本及RIL群体数据统计、连锁图谱构建与QTL分析

2.4.1 数据统计

2.4.2 连锁图谱构建

2.4.3 QTL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SNP连锁图谱的构建

3.1.1 分子标记

3.1.2 偏分离位点

3.2 性状的表型分析

3.2.1 农艺性状的表型分析

3.2.2 品质性状分析

3.3 QTL结果与分析

3.3.1 农艺性状QTL分析

3.3.2 品质性状QTL分析

3.4 近等基因系筛选结果

4 讨论

4.1 遗传图谱构建

4.1.1 作图亲本与群体

4.1.2 标记选择

4.1.3 图谱长度与标记分布

4.1.4 偏分离位点

4.2 QTL分析

4.2.1 QTL有效性分析

4.2.2 QTL的“一因多效”

4.2.3 检测的QTL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

4.3 分蘖近等基因系构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H461×CN16子代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表型值频率分布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小麦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旗叶性状、穗部性状、籽粒性状)和品质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进行小麦性状的基因定位,有助于开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实用性标记,进行利于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本研究以H461×CN16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90k小麦SNP基因芯片技术,对包含188个家系的RIL群体(F7)进行多态性分析,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MapQTL5.0的多QTL模型(MQM),对29个重要农艺性状(分蘖数、旗叶长、穗粒数、籽粒性状表面积、周长等)及9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淀粉含量等)共38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通过H461×CN16的多次自交,在高世代后代中选育目标性状为分蘖数的近等基因系。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构建了包括43个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成功连锁到除2D、5D、6D外的18条染色体,该图谱共含有6573个多态性SNP标记,覆盖的遗传距离长2647.02cM,标记间平均距离小0.4cM。A组标记共2696个,占总标记数41%,总长1130.92cM,平均间距0.42 cM,共建立19个连锁群;B组包含最多标记,占总标记数47.1%,共3094个,总长1164.82 cM,平均间距0.38 cM,共建立18个连锁群;D组共684个,占总标记数10.4%,共684个,总长330.44 cM,平均间距0.48 cM,共建立5个连锁群;99个标记同时位于2A/2B/2D染色体,构建一个连锁群。
  2、利用遗传图谱,运用作图软件MapQTL5.0的MQM作图法,对2013年-2014年,温江、雅安2个环境下的表型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24个加性效应QTL,分布在除1A、3A、5A、7A、3B、3D、5D、6D的13条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6%-19.5%,共41个主效QTL。12个QTL在雅安、温江点同时被检测到,其中四个主效QTL。
  3、农艺性状QTL。共检测到共77个与田间农艺性状相关的QTL,12个QTL在温江、雅安可同时被检测到,共检测到26个主效QTL。所有QTL位于2A、4A、6A、2B、4B、5B、2D、4D、7D9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7.4%-19.5%,62个QTL加性效应来自亲本H461,其余来自CN16。分蘖数、旗叶长、穗下节间长、穗颈节长、小穗数检测到新的QTL位点。共检测到13个籽粒性状QTL,分布于1B、7B、1D三条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6.2%-10.7%,5个QTL加性效应来自亲本H461,8个来自CN16。共检测到2个主效QTL。
  4、品质性状QTL。共检测到34个品质性状QTL。分布于3B、5B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7.9%-11.3%,26个QTL加性效应来自亲本H461,8个来自CN16。共检测到13个主效QTL。籽粒硬度、Zeleny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面团最大拉伸阻力、面包体积检测到新的QTL位点。
  5、“一因多效”QTL区段。在7条染色体上(2A、2B、2D、4B、5B、7B、7D)共形成13个“一因多效”QTL区段。如,同时影响分蘖数、小穗数、小穗密度的区段;同时控制籽粒曲线长与籽粒投影面积的区段;可同时控制zeleny沉降值与面团形成时间的区段。
  6、近等基因系创制。成功获得两对以分蘖数为目标性状的近等基因系。
  研究利用SNP标记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目前报道鲜见,可为小麦性状基因定位及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开发、辅助选择及功能基因挖掘等奠定了基础;新的QTL位点的发掘极大的丰富了分子标记在小麦遗传和育种中的应用;“一因多效性”位点可辅助于基因聚合育种;分蘖相关近等基因系,是寻找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理想材料,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遗传背景的影响,利于研究分蘖相关基因的多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