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p-S-R模型的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
【6h】

基于p-S-R模型的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1.4.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1.4.3 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

1.5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生态安全的研究进展

2.2 国内生态安全的研究进展

2.3 生态安全的评价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综合指数法

2.3.3 主成分投影法

2.3.4 灰色关联法

2.4 生态安全研究理论基础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2 生态承载力理论

2.4.3 生态系统理论

2.4.4 生态伦理学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自然地理条件

3.1.1 地质地貌

3.1.2 土壤状况

3.1.3 气候状况

3.1.4 水文状况

3.1.5 自然资源

3.2 社会经济条件

3.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3.2.2 经济现状

3.2.3 旅游现状

4 海螺沟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

4.1 生态安全评价系统

4.1.1 评价主体

4.1.2 评价对象

4.1.3 评价目的

4.1.4 评价标准

4.1.5 评价方法

4.2 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指标体系的概念模型—PSR概念模型

4.2.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4.2.3 指标标准值的来源

4.2.4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4.3.1 数据的来源

4.3.2 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结果

4.4 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4.4.1 生态环境压力分析

4.4.2 生态环境状态分析

4.4.3 生态环境响应分析

5 海螺沟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管理对策

5.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5.2 多种手段相结合,控制园区客流量

5.3 完善自然灾害防御体系

5.3.1 生态防灾

5.3.2 建设防灾

5.3.3 预测防灾

5.3.4 设防标准

5.4 加强公园森林防火

5.4.1 防火措施

5.4.2 防火设施

5.5 实施管理措施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森林公园也已成为游客热衷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由于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森林公园自身管理的滞后,也给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制约着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的研究。已有的森林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基本是分析旅游活动对大气、水体、植被、垃圾、噪声、土壤、野生动物等各自然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和评价各自然生态环境因子所发生的变化。而很少有学者从旅游生态系统的整体安全出发,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对旅游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评价。
  基于此,本研究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对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2013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1)本文综述了生态安全的概念及生态安全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基础。在深入分析其他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森林公园复合旅游生态系统的特性,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对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基础予以了探讨。
  (2)从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的生态系统实际状况出发,在P-S-R框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初步形成的指标体系进行审核。最终建立了包括当地居民人口自然增长率等26个指标的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同时在分析现有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管理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及评价等级分类标准。
  (4)分析了影响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的主要特征,得出影响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2013年的生态安全指数为0.8630,生态安全度较高,该森林公园处于较安全的状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严重影响公园生态安全的因素,文章针对现存安全隐患提出了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