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成都市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与供给分析——以成都农商银行为例
【6h】

成都市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与供给分析——以成都农商银行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小结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2.1.2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交易费用理论

2.2.2 现代产权理论

2.2.3 制度创新理论

3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制度及运作模式

3.1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制度框架

3.1.1 农地的“三权分立”

3.1.2 相关法律和政策

3.1.3 政府和金融机构

3.1.4 外部配套制度

3.2 国内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及其特征

3.2.1 山东枣庄土地合作社模式

3.2.2 福建明溪县的农业服务中心媒介模式

3.2.3 宁夏同心县的土地抵押协会模式

3.2.4 现行模式的经验总结及问题

4 成都市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求分析

4.1 研究方法

4.2 调查结果分析

4.2.1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与利用情况

4.2.2 农户的融资情况

4.2.3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4.2.4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影响因素

4.3 小结

5 成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供给分析

5.1 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背景

5.2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现状

5.3 相关配套制度

5.3.1 抵押担保制度

5.3.2 价值评估制度

5.3.3 风险补偿机制

5.4 存在问题及原因

6 结论与扩大供给的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扩大供给的对策建议

6.2.1 加快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

6.2.2 培育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探索建立专业土地金融机构

6.2.3 建立健全专业的评估机构,统一评估标准

6.2.4 完善相应风险防范机制,扩大信贷主体范围

6.2.5 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提高农民金融素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成都市是国务院批准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农村产权改革以及与之配套的农村金融业务创新是试验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民对承包地的权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强调了农民对承包地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的权能,允许农民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进行抵押抵,金融机构开展相应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接受符合要求的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发放贷款,缓解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的问题。成都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成都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方案及相关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开始探索农村产权制度变革,探索一系列有关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产品和服务,对相关流程、配套措施等进行了总体的布局和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不仅是推动土地流转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此次成都农村产权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市委、市政府开展城乡统筹配套改革的一步重要规划。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现代金融体系,依靠市场化运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抵押品问题,扩大农民获得贷款的途径,还能吸引更多资金投到农村,让农村金融市场活跃起来,大大增加农民的财富,促进其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本文在归纳和总结全国不同试点地区具有典型特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典型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直接访谈的方式,分别从农户和金融机构的视角对成都开展的农地抵押贷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户当前的基本特征、融资情况、借款意愿、贷款用途等以及金融机构在实施抵押贷款过程中的特点、障碍等。本文的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成都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已经结束,颁证也基本完成。被调查地区彭州市、郫县和崇州市流转入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流转方式一般都是承包,土地流转比较活跃,有利于后期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开展。
  (2)土地流转后产生了规模经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2010年和2014年选择土地流转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人数增加了约4%,土地收益性功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家庭结余钱最主要的处置方式包括直接持有现金和存入银行,但除了传统的存款服务,农户利用金融服务以及选择金融产品的范围还比较窄,农户还没有广泛的参与到金融投资中,金融素养还有待继续提高。
  (3)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有需求,愿意尝试这种贷款方式,但担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实际中以向亲友借款为主。
  (4)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供给不足,主要原因是资产评估、风险保障、抵押物处置等配套制度不健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