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玉-豆间作对菜用大豆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h】

玉-豆间作对菜用大豆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菜用大豆的推广潜力

1.1.2 间套作种植的优势

1.2 文献综述

1.2.1 菜用大豆研究进展

1.2.2 间套作下作物生长发育

1.2.3 间套作下作物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1.2.4 间套作作物产量及其构成

1.2.5 间套作下大豆品质

1.3 本研究的切入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调查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生育时期调查

2.3.2 生长动态

2.3.3 品质物质

2.3.4 农艺性状及产量测定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玉-豆间作对菜用大豆生育时期的影响

3.2 玉-豆间作对菜用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3.2.1 茎秆形态

3.2.2 间作对菜用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

3.2.3 玉-豆间作对菜用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 玉-豆间作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3.3.1 农艺性状

3.3.2 各农艺性状两因素方差分析

3.4 玉-豆间作对菜用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3.4.1 结荚特性

3.4.2 产量性状

3.4.3 单株产量

3.4.4 产量性状及产量的两因素方差分析

3.4.5 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态相关分析

3.5 间作对菜用大豆品质的影响

3.5.1 蛋白质和粗脂肪

3.5.2 碳水化合物

3.5.3 游离氨基酸

3.5.4 含水率

3.5.5 品质两因素方差分析

3.5.6 品质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玉豆间作种植模式下菜用大豆的生长发育规律

4.2 玉豆间作种植中菜用大豆形态和产量的特性

4.3 玉豆间作种植中菜用大豆的品质表现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附表

展开▼

摘要

为探寻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体系中菜用大豆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变化规律,选用浙鲜豆4号、浙鲜豆8号、青酥5号、沈鲜新三号、引豆9701、开科源和沈鲜6号7个菜用大豆品种与玉米品种正红505进行间作种植,以净作大豆为对照,对大豆生育期、形态建成、干物质积累过程、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与净作大豆相比,玉豆间作下不同品种菜用大豆的生育期延长2-10天不等。在始粒期(R5)前,各品种的生育期基本一致,延长时间主要在生殖生长期,尤其是从R5到鼓粒期(R6)及始熟期至完熟期(R7-R8)期间延长较明显;青酥5号、沈鲜新三号比净作的生育期长10天,开科源长出2天;开科源的整个生育期比其余品种长出20天左右,其R5-R6为40-41天,其余品种为20-30天。
  2.与净作大豆相比,玉豆间作下菜用大豆的株高、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三种叶绿素含量升高,茎粗、叶面积指数降低;两种模式之间,株高从四节期(V4)开始出现差异,茎粗从V4后14天开始出现差异,叶面积指数及三种叶绿素含量从V4后第7天开始出现差异。在V4后第7天,间作中主要是株高生长,而茎粗基本不变,净作中则主要是茎粗生长,株高基本不变;茎粗、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的增长速率在R5期间下降,较净作早。
  3.与净作大豆相比,玉豆间作下菜用大豆的茎、叶干物质下降提前;两种模式的菜用大豆在V4后21天干物质主要在叶中积累,之后在茎、柄和荚中干物质积累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间作下所有品种茎和叶的干物质量降低较净作早。净作中开科源结荚时间比其余品种晚,间作下基本与其他品种同步。说明间作菜用大豆的干物质积累中心会较早向籽粒中转移,也就是较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度。
  4.与净作大豆相比,间作菜用大豆的株高、底荚高显著升高,茎粗、分枝数、主茎节数、主茎有效节数、主茎有效节数/主茎节数、1荚数、2荚数、3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鲜荚产量、单株鲜粒产量显著降低。引豆9701的株高、底荚高、百荚鲜重、百荚粒重、百粒鲜重在7个品种中最低,分枝数、主茎节数、有效节数、有效节数/主茎节数、2荚数、3荚数、2荚率、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鲜荚产量最高。青酥5号两种模式的3荚数、百荚鲜重差异不显著,百粒鲜重显著高于净作,单株籽粒产量最高;所以7个品种中引豆9701和青酥5号在产量方面能较好地适应间作种植。
  5.与净作大豆相比,间作菜用大豆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粗脂肪、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含水率降低,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及总游离氨基酸五类氨基酸含量不同品种表现不一致。间作中蛋白质含量范围为36.04-41.59%,粗脂肪为19.95-22.69%,可溶性糖为7.1-10.42%,淀粉为3.77-5.98%,含水率为68.89-72.45%,游离氨基酸为6.46-16.22mg/g,除蛋白质、淀粉、游离氨基酸含量未达到前人研究净作菜用大豆平均水平外,其余品质均达到净作中的平均水平,且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与试验中的净作有相当甚至高出净作水平。所以间作的品质表现出菜用大豆的优质特性。浙鲜豆4号的淀粉、含水率及除芳香族氨基酸外的另外4类氨基酸的含量均最高,蛋白质含量的相对增大量最大,但粗脂肪含量最低。引豆9701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净作,鲜味氨基酸高于净作,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相对增加量最大,但粗脂肪、含水率、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所以7个品种在间作中浙鲜豆4号有较好的品质表现,引豆9701次之。
  6.菜用大豆的农艺性状受种植模式、品种及两者的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产量性状中除1荚数、2荚率、百粒鲜重外,其余性状受种植模式、品种和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品种是造成不同处理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种植模式与品种的交互作用,种植模式对蛋白质、可溶性糖、含水率、苦味氨基酸具有极显著影响。
  7.相关分析表明,净作中单株鲜荚产量与株高、茎粗、主茎节数、有效节数、一荚数、三荚数、百荚鲜重、百荚粒重、百粒鲜重显著正相关;单株鲜粒产量与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主茎有效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荚鲜重、百荚粒重、百粒鲜重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显著负相关。间作中单株鲜荚产量与主茎有效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一荚数显著正相关;单株鲜粒产量与分枝数、单株粒数、二荚率、百粒鲜重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显著负相关。所以在净作中要实现菜用大豆的高产,应选择底荚高低,株高高、茎粗大、主茎节数、主茎有效节数、一荚数和三荚数多的品种;在间作中可以看出,荚数和粒数的多少与荚和粒的大小相互矛盾,再根据对不同品种的形态及最终产量表现的分析可知,间作中应选择株高、底荚高不应过高,主茎有效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的品种。蛋白质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粗脂肪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含水率与总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