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景观营造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以阆中市构溪河湿地公园为例
【6h】

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景观营造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以阆中市构溪河湿地公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1.4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4.1研究内容

1.4.2论文框架

1.5研究方法

1.5.1实地调研法

1.5.2实证研究法

1.5.3文献查阅法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地域

2.1.2地域特色

2.1.3湿地

2.1.4城市湿地公园

2.1.5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与地域特色的关系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国外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

2.2.2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

2.3相关理论研究

2.3.1场所精神理论

2.3.2新地域文化理论

2.3.3景观文化理论

2.3.4中国传统造园理论

第三章城市湿地公园中地域特色景观的组成要素及表达载体

3.1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景观的组成要素

3.1.1自然资源

3.1.2人文资源

3.1.3社会环境

3.2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景观的表达载体

3.2.1景观小品

3.2.2园林建筑

3.2.3动植物

3.2.4水体

3.2.5硬质铺装

3.2.6民俗活动

3.3小结

第四章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景观的营造

4.1营造原则

4.1.1开放多元性原则

4.1.2风格协调性原则

4.1.3生态保护性原则

4.1.4可持续发展原则

4.1.5地域性原则

4.1.6文脉传承原则

4.2营造手法

4.2.1直接表达

4.2.2间接表达

4.3营造策略

4.3.1崇尚自然、遵从自然

4.3.2传承文化、特色创新

4.3.3合理选择材料和运用现代科技

4.4小结

第五章案例研究

5.1区位概况

5.2规划设计范围

5.3场地地域特色资源概况

5.4场地资源汇总

5.5总体规划

5.5.1规划背景

5.5.2规划依据

5.5.3规划性质与定位

5.5.4规划原则

5.5.5规划目标

5.5.6总体布局

5.5.7功能分区

5.5.8景观结构

5.6构溪河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景观的营造

5.6.1营造特色

5.6.2表达载体及营造手法

5.7设计心得

第六章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湿地不仅被称为“地球之肾”,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甚至包裹着文化特质,城市湿地公园更是地域特色文化的最佳载体。因此,在湿地公园尤其是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中,应积极的将地域特色融入其中,杜绝出现内涵缺失、概念模糊、缺乏特色、千篇一律的景象。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城市湿地公园和地域特色景观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理论。接着,根据笔者的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出了城市湿地公园中地域特色景观的组成要素及表达载体,提出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环境三大组成要素,以及包括景观小品、园林建筑在内的六个表现载体。同时,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景观的营造原则、手法以及策略,提出了包括开放多元性、风格协调性在内的六大原则以及直接和间接表达的两大类营造手法。最后,结合阆中构溪河湿地公园景观营造项目,将前文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对该湿地公园地域特色景观进行了营造,并总结了营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其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为后续相关项目打下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