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猪胰肾联合移植胰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6h】

猪胰肾联合移植胰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猪门静脉回流、肠内引流胰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二主要仪器及试剂

三移植手术1

三移植手术2

四动物观察及监测

五统计学处理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胰肾联合移植时胰腺、肾及十二指肠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细胞因子在早期诊断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细胞因子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文章

致 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猪门静脉回流、肠内引流胰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猪的门静脉回流、肠内引流胰肾联合移植模型。 【方法】四川当地杂交第一代长白猪,共36例,根据血型相容的原理进行两两配对,分成供体和受体两组,各18例,进行移植手术。 1供体手术:根据猪的解剖特点,同时参照脑死亡腹部多器官的联合整块切方法,设计了迅速建立原位低温灌注,然后进行胰、肾联合整块切取的方法,热缺血时间为零。 2受体手术:常规行颈外静脉置管,以便术中监测、术后输液和取血检查;全胰和右肾切除后,移植物胰腺静脉与受体门静脉行端侧吻合;肾静脉间端端吻合;将带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右肾动脉的腹主动脉段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吻合;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行端侧吻合;移植肾的尿液和胰液体外引流。 3术后处理:输液,动态监测移植物功能状况,定时进行病理检查并观察其并发症。 【结果】行胰肾联合移植18例,1例因麻醉意外死亡,手术成功率为94.4%;术后第一次活检死亡1例,第二次活检术后死亡2例,术后第六天因严重急性排斥反应死亡1例。切取胰腺30分钟后,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手术完毕可见胰液和尿液引出,术后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病理检查发现,术后3天有排斥反应出现,第7天全部发生排斥反应,但血糖和胰腺内分泌功能在术后各阶段变化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研究胰肾联合移植时,1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采用胰腺切除是可行的,该模型符合生理,存活率高、重复性好;建立门静脉回流,肠内引流的胰肾联合移植大动物模型,为临床上进一步的开展和完善该术式以及对其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胰肾联合移植时胰腺、肾及十二指肠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在胰肾联合移植中肾脏和十二指肠的病理变化在诊断胰腺排斥反应的价值。 【方法】四川当地杂交第一代长白猪,共36例,根据血型相容的原理进行两两配对,分成供体和受体两组,各18例,进行移植手术。术前1天及术后3、5、7天行胰腺内分泌功能检测,术后3、5、7天开腹行胰腺、肾脏和十二指肠活检。对胰腺排斥反应时内分泌功能变化和上述三种器官排斥反应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结果】1胰腺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时,血糖、胰腺内分泌功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天,胰腺、肾脏和十二指肠排斥的例数分别为5、7和6例,5天为12、13和13例,术后7天,三种器官均发生排斥反应;3术后3天,肾脏和十二指肠与胰腺在急性排斥反应时有较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64.8%和71.8%,术后5天分别为70.3%和83.2%;4三种器官之间排斥反应程度不一致,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SPK胰腺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脏、十二指肠与胰腺间的病理改变有很好的相关性,十二指肠与胰腺的相关性较肾脏更好;单独通过肾脏或十二指肠的病理改变,不能确诊胰腺的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联合分析肾脏和十二指肠的病理改变,可诊断胰腺的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胰腺的内分泌改变明显滞后於病理改变。 第三部分细胞因子在早期诊断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的研究 【目的】在胰肾联合时,探讨不同组织及相同组织不同时间点的IL-2和IL-4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对早期诊断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的意义。 【方法】实验动物为四川当地杂交第一代长白猪,共44例,分两组,对照组8例,实验组根据血型相容的原理进行两两配对,分成供体和受体,各18例。实验组行同种异体胰肾联合移植,对照组仅行开腹游离胰腺和右肾,胰液和移植肾尿液体外引流,其腹腔暴露时间和实验组手术时间大致一致。分别在术前1天和手术完毕、术后1、3、5、7天取血,行内分泌功能检测,用RT-PCR和ELISA检测IL-2和IL-4的mRNA和蛋白表达;术后3、5、7天开腹取胰腺、肾脏和十二指肠组织,行常规病理和组织中IL-2和IL-4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检测。 【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和对照组术后血清中IL-2较术前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清中的IL-2的变化在术前、手术完毕、术后1、3天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7天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IL-4在术后各阶段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天胰腺组织中IL-2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术前升高,二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血清中IL-2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变化明显滞后于组织病理改变,但胰腺组织中IL-2的变化明显早于病理改变;检测术后胰腺组织中IL-2的变化,是早期发现和预测胰腺排斥的敏感指标;在急性排斥反应各阶段胰腺组织中IL-4表达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是不同的,组织较血清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