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诱发性肝癌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研究
【6h】

大鼠诱发性肝癌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1诱癌情况

2MRI表现

3病理表现

4MRI征象与病理对照

附图1

附图2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的MRI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诱发性大鼠肝癌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对大鼠肝癌的认识,为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DENA)水溶液供60只SD大鼠自由饮用14周、建立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于诱癌第18~22周对其进行MRIT1WI、T2WI和质子加权扫描,检查完毕立即将其处死并进行病理检查(大体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把病灶分为≤2mm、2~5mm、5~10mm和>10mm四个等级,统计MRI各序列的检出数和病理检出数,计算检出率并检验其有无差异;观察MRI征象,分析其病理基础。结果:纳入研究的55例大鼠经病理证实均有肝癌病灶,其中4例MRI未检出。MRI发现单个病灶者5例,两个者6例,3个以上者40例(其中3例为弥漫型)。T2WI共发现肝癌病灶214个,T1WI和质子加权分别为157和205个,病灶信号大多比较均匀(147/214,69%),且以稍低T1稍高T2信号为主(110/214,51%);不均匀者67个(67/214,31%),内部可见出血、坏死等征象。T1WI、T2WI和质子加权总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61%、83%和80%;对于≤2mm的病灶,分别为29%、73%和66%;对2~5mm的病灶分别为73%、84%和81%;对5mm以上组除T1WI漏诊一个病灶外,其余全部检出;T1WI和T2WI总的检出率之间以及对≤2mm的病灶检出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2mm以上病灶各序列之间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质子加权和T2WI各检出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发现肝癌病灶257个,I~Ⅳ级者分别为90、76、65和26个。病灶越小,病理分级越低,MRI信号也越均匀(rs分别为0.662和0.646,P<0.05)。 结论:大鼠诱发性肝癌是比较合适的肝癌动物模型;T2WI检出病灶较敏感,质子加权与其相似,但对病灶的显示稍差,T1WI的检出率最低;病灶大小与病理分级、信号均匀度有一定的相关性。MRI检查是检出大鼠肝癌的有效手段,MRI征象可反映肝癌的病理特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