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作用机制研究
【6h】

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作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 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精神-心理因素研究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量 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粘膜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的对照研究

实验对象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粘膜中肥大细胞、肠嗜铬细胞的变化

实验对象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图片

附表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对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症状的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文章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精神-心理因素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经过深入的眼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免疫反应异常被认为是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发现精神-心理因素与本病的复发和加重关系密切,并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起到板机和触发作用,特别是对于缓解期出现的肠易激样综合征(Irritablebowel-likesyndrome,IBLS)。本研究拟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IBLS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3月至8月期间健康对照、UC及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病例,其中UC缓解期病例根据是否具有IBS症状分为IBS(-)UC及IBS(+)UC组(即IBLS组)。均使用标准自评及他评焦虑、抑郁量表(包括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及Zung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将所得总分进行分析,并探讨IBLS的可能发病机制。 结果:IBLS及IBS组SDS、SAS、HAMA、HAMD总分(除认知障碍和绝望感两项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IBLS及IB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活动期UC及IBS(-)UC组SDS、SAS、HAMA、HAMD评分较对照组略高,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IBS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UC及IBS(-)U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IBLS和IBS之间具有较多相似的精神-心理因素特征,两组总分均较正常及IBS(-)UC组高,提示焦虑、抑郁情绪可能与UC缓解期IBLS有关。IBS(-)UC及活动性UC没有明确的焦虑、抑郁障碍。 第二部分: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粘膜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对比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IBLS具有较多的焦虑、抑郁情绪。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Serotonin,5-HT)等功能障碍,已被证实与抑郁、焦虑情绪有关;负性情绪与肠道功能改变关系较为密切。而负性情绪、肠粘膜神经递质含量及肠功能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国内尚未检索到肠道粘膜中测定NE及5-HT的文献资料。本研究通过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NE及5-HT在UC各组和IBS肠粘膜中的含量,进而探讨在IBLS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UC、IBS以及健康对照的结、直肠活检组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withelectrochemicaldetection,HPLC-ECD)检测肠粘膜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5羟色胺(Serotonin,5-HT)的含量。 结果:(1)正常对照及IBS组肠粘膜中5-HT及NE含量均较高,以正常组最高,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活动期UC组5-HT含量最低,而IBLS与正常组5-HT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IBLS组NE含量最低,IBS(-)UC组与IBL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UC各组5-HT及NE含量均低于正常及IBS组。 结论:(1)IBS肠粘膜中5-HT及NE含量较正常稍低,但明显高于UC各组,推测肠粘膜中5-HT及NE含量变化可能与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其中以5-HT更明显。 (2)IBLS肠粘膜中5-HT含量与IBS类似,而NE含量与UC相似,IBLS可能具有IBS及UC的共同发病机制。 第三部分: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粘膜中肥大细胞、肠嗜铬细胞的变化 研究背景与目的:溃疡性结肠炎属于Th2型优势的免疫反应,肥大细胞(Mastcells,MC)是Th2型免疫反应中重要的免疫细胞,也是IgE依赖性高敏反应的关键效应细胞。作为肠粘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cells,EC)与5-HT、NE合成、分泌、贮藏、再摄取关系密切,并参与肠粘膜天然免疫反应。前面的研究表明IBLS具有一定的负性情绪,且发现肠粘膜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本研究旨在观察MC、EC及5-HT阳性细胞在IBLS中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间的联系及可能致病作用。 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3月至8月期间UC、IBS以及健康对照的远端结、直肠活检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EC、MC数量变化情况,并应用病理彩色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1)肠粘膜中MC数量在IBS、活动期UC及IBS(+)UC组增多,与对照及IBS(-)U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BS、活动期UC及IBLS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BS(-)U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阳性染色面积、阳性染色面积率及平均光密度方面,IBS及IBLS组以及正常与IBS(-)UC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IBS及IBLS组与正常及IBS(-)U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肠粘膜中5-HT阳性细胞数在IBS、IBLS及正常组较活动期UC及IBS(-)UC组升高,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IBS、IBLS及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阳性染色面积、阳性染色面积率方面,IBS组与活动期U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IBS(-)U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IBLS组与IBS(-)U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BS组IOD值,与UC、活动性UC及IBS(-)U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肠粘膜中EC数量IBS和正常组与活动性U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阳性染色面积、阳性染色面积率及平均光密度方面,IBS和正常组与活动性U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BS与IBLS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与UC、IBS(-)UC及活动性UC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UC、IBS(-)UC及活动性UC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1)EC和5-HT阳性细胞在IBS发病中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作用:MC可能参与其发病。 (2)MC数量明显增多而EC和5-HT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是活动性UC的重要指标。 (3)IBLS与IBS神经内分泌细胞数量变化具有相似性,可能两者具有类似的发病机制。(4)UC各分组间神经内分泌细胞变化较大,说明各组间尚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