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路交通伤害的病例交叉研究
【6h】

道路交通伤害的病例交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课题设计与研究方法

1、技术路线

2、研究对象

3、调查工具与研究方法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质量控制

结果

1、数据收集情况

2、基本情况

3、单因素分析

4、病例交叉设计多因素分析

5、多重对应分析

讨论

1、关于方法

2、关于结果

3、可能存在的问题

4、下一步研究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1

附录1:文献综述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传统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二流行病学衍生研究方法

三其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2

附录2:在读期间学术、科研与获奖情况

附录3:病例交叉研究调查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病例交叉研究方法,探索或验证道路伤害中机动车驾驶员的危险因素及因素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交通道路伤害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探讨病例交叉研究方法在道路交通伤害研究中的适用性。 【方法】采用病例交叉研究方法,通过专门设计的问卷对机动车车祸驾驶员进行面访。调查地点为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一分局和四分局。调查问卷是在广泛复习文献、参考交通车祸统计登记表以及向流行病学专家、交通警察咨询和预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病例交叉设计的特点而制订的。调查内容包括驾驶员人口社会学特征、车祸相关情况以及短暂暴露因素如酒后驾驶、发怒水平、焦虑/烦躁、急性困倦状况、车辆故障、疏忽大意、不按规定让行和不按交通标志行驶等。在病例交叉设计中,采用1:1匹配和通常频率法两种对照方式进行研究。统计分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对驾驶员人口社会学特征、驾龄、车祸发生时间等一般情况和急性暴露事件进行统计描述;应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处理方法和通常频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多重对应分析对某些短暂暴露危险因素和慢性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共调查了402名车祸驾驶员。17.16%的调查对象有过车祸史。一日24小时中,交通伤害有三个主要高峰时间段,分别是9~12时、13~15时和17~18时。伤害发生在分岔口比例最多占49.75%。单因素分析中,1:1匹配资料的结果显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可能的急性危险因素有不按规定让行、感觉/判断错误、措施不当、疏忽大意、急性困倦程度高(SSS≥4)、纵向间距不够、驾驶时兴奋、不按交通标志行驶、OAS记分≥5、酒后驾驶、车辆故障和驾驶时烦躁/焦虑;通常频率法分析结果提示除上述危险因素外,服用感冒药后驾驶与带病驾驶也是可能的危险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下因素可能是交通伤害中的重要危险因素:OAS记分≥5(OR=114.88)、不按规定让行(OR=46.96)、不按交通标志行驶(OR=24.57)、感觉/判断错误(OR=14.67)、疏忽大意(OR=14.54)、纵向间距不够(OR=14.30)、车辆故障(OR=8.57)和措施不当(OR=8.46)。多重对应分析结果显示交通伤害中,驾驶年龄≤3年的驾驶员与措施不当有联系,而驾驶年龄在4年及以上的驾驶员发生车祸与违反交通标志规定有一定相关性。 【结论】道路交通伤害的短暂暴露危险因素中,机动车驾驶员的不良行为、异常心理状态和驾驶技能等因素不容忽视,同时某些短暂暴露危险因素也与一些慢性因素有关。因此,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对驾驶员开展有针对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对车祸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加强交通安全管制十分必要。通过本次研究,证明了病例交叉研究方法在道路交通伤害研究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