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恒牙列前牙开(牙合)口颌系统功能的初步研究
【6h】

恒牙列前牙开(牙合)口颌系统功能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英文缩略词表

前 言

实验一恒牙列前牙开(牙合)下颌运动轨迹的初步研究

实验二恒牙列前牙开(牙合)咀嚼肌肌电的初步研究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下颌运动描记仪在口腔医学的中的应用

个人简历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实验选择恒牙列前牙开(牙合)患者15例(平均年龄21.5岁)为研究对象;以恒牙列个别正常(牙合)者15例(平均年龄22.7岁)为对照,采用美国Myotronic公司生产的K6-I型口颌系统功能检查仪,进行口颌功能检查,以初步探讨前牙开(牙合)的口腔功能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本研究分为二个部分: 一、恒牙列前牙开(牙合)错(牙合)下颌边缘运动轨迹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所有受试者口腔功能临床检查和下颌运动轨迹的描记的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前牙开(牙合)不改变息止颌间隙。 2.前牙开(牙合)者咬合不稳定。 3.前牙开(牙合)者的口颌系统运动功能降低(边缘运动改变,咀嚼运动改变,舌障碍增多)。 二、恒牙列前牙开(牙合)咀嚼肌肌电的初步研究 本实验通过对15例前牙开(牙合)和15例个别正常(牙合)肌电活动的研究,结果发现: 1.前牙开(牙合)不影响姿势位的肌电活动。 2.前牙开(牙合)者的咀嚼肌功能降低。 3.前牙开(牙合)者的咬合不稳定。 综上所述,试验结果从多方面证实了前牙开(牙合)患者姿势位无改变,咬合不稳定及口颌系统功能降低。作者认为:前牙开(牙合)患者由于前方切导以及侧方尖牙导的长期缺失造成ICP的不稳定和咬合的不均衡,从而引起功能运动时咀嚼肌的肌力减弱和肌功能紊乱,形成不协调的下颌运动;创伤性口颌运动的存在又可引发关节疾患,促进TMD的形成;而TMD的形成可继发舌障碍,边缘运动受限以及咀嚼环形态改变等多种运动功能改变,加重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最终形成错牙合畸形与TMD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