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体静脉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6h】

自体静脉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缩略词表

前 言

实验一自体静脉和神经移植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研究

实验二常规与内翻静脉移植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研究

实验三内翻静脉复合板层结合素移植促进面神经再生的研究

全文总结

综述神经缺损修复及Schwann细胞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个人简历

致 谢

展开▼

摘要

在临床上,由于外伤、肿瘤切除、或医源性的因素造成面神经的损伤与缺损十分多见,由此给患者带来了容貌改变与表情功能障碍。因此关于面神经缺损修复一直是口腔颌面整复外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常用的修复神经损伤的方法有显微外科和神经导管(Conduit)技术。目前,显微外科技术使得无缺损的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展。但是用显微外科技术对神经行端端缝合常常会在神经缝合口处形成明显的疤痕和神经瘤,而且也常常因为不能准确地对位而使神经人为地错位愈合,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Chemotaxis)不能很好地发挥,神经功能不佳。且对于有一定长度缺损的神经损伤,常常因为张力过大而使显微外科技术显得无能为力。神经导管技术是利用生物或非生物性的薄膜包于神经的两个断端,阻挡周围结缔组织的侵入,避免神经吻合口的疤痕和神经瘤的形成,而且还可以利用神经远端分泌的的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CF)引导再生的神经纤维准确对合,从而为神经再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微环境,使神经功能得以最大的恢复。 自体静脉作为神经再生的管道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和供区功能障碍,而且容易获取;操作简单,供、受区可以在同一个手术区;静脉管壁比较薄,有一定的通透性,既能阻挡周围结缔组织的长入,又有利于营养物质穿透静脉壁;分布于静脉管壁上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s),在神经生长过程中可能起到了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而且广泛分布于静脉外膜上的交感神经付交感神经纤维可能为神经的再生提供了大量的具有活力的Schwann细胞。本实验通过建立自体神经移植(Nerve graft,NG)、自体常规静脉(Conventional vein,V<,c>)、内翻静脉(Inside-out vein,V<,I>)和内翻静脉内注射Laminin(Inside-out vein and injecting Laminin,V<,1>+L)来修复兔面神经缺损动物模型,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形态学上比较这四种修复技术的效果,为相关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选用9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只。节段性切除左侧面神经颊支,造成10mm的缺损;右侧面神经用作对照。同期切取同侧的颈外静脉15mm或自体同侧的下牙槽神经lOmm作为修复面神经缺损的管道或供体,分别选择下牙槽神经(NG)、常规静脉(V<,c>),内翻静脉(V<,I>)、或内翻静脉内注射Laminin(V<,I>+L)即刻修复面神经缺损。在手术后4,8、16周分别在麻醉下行神经支配肌肉的收缩实验、神经动作电位引导实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神经功能检测后处死8只动物,取神经标本行组织学与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再生情况。 结果:用自体常规静脉修复面神经缺损后,有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都好于同期的自体下牙槽神经移植;内翻静脉修复面神经缺损后,有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都好于同期的自体常规静脉移植;在内翻静脉内注射Laminin修复面神经缺损,有髓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都好于同期的自体内翻静脉移植。 综上所述,自体静脉可以为面神经节段性缺损提供修复与再生的管道;常规静脉修复面神经缺损可能相对于自体下牙槽神经移植可能产生更快的神经再生与修复;内翻静脉相对于常规静脉可能产生更快的神经再生与修复;在内翻静脉内注射Laminin可能比内翻静脉可能产生更快的神经再生与修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