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气凝胶的制备与碳气凝胶的掺杂
【6h】

新型气凝胶的制备与碳气凝胶的掺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绪论

2RF有机气凝胶的研究概述

3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4新型气凝胶的制备

5金属掺杂实验

6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有机气凝胶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在力、热、电、光、传质等方面有独特的性能,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目光。本文突破传统有机气凝胶的工艺过程,改进实验条件,将对苯二酚成功引入到有机气凝胶结构中,拓宽气凝胶的研究种类和应用范围,同时,在碳气凝胶中进行掺杂以提高碳气凝胶的储氢性能。 以对苯二酚和甲醛作为反应前驱体,调节反应物中催化剂的浓度(对苯二酚与催化剂物质的量比值为5-40时最佳),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和CO<,2>超临界干燥技术,合成了对苯二酚-甲醛有机气凝胶(简称HF有机气凝胶),进一步碳化有机气凝胶得到相应的碳气凝胶,相关文献至今未见报道。 为进一步了解和控制HF有机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对其进行多种测试及表征。结果表明:HF气凝胶网络结构均匀,孔洞大小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胶体颗粒大小在30-50nm;HF气凝胶具有可调的表观密度(0.0727-1.1963g/cm<'3>),HF有机醇凝胶的密度(0.3230-1.1963g/cm<'3>)比HF有机气凝胶(0.0727-0.5547g/cm<'3>)的密度大;HF有机气凝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341.77-517.42m<'2>/g);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大,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大,HF有机气凝胶的表观密度和比表面积都会增大。碳化后,气凝胶的网络结构与碳化前基本保持不变,但凝胶的网络致密得多;比表面积增大;颗粒大小比较均匀形状比较规则,并且颗粒明显变小,大小约为10纳米;碳化失重比约为50%,体积收缩比要比碳化失重比稍大,碳化后的表观密度增大;碳化气凝胶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电率为7.103s.m<'-1>,为双电层电容器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电极材料。 为了优化有机气凝胶的结构,在RF有机气凝胶中,引入对苯二酚,合成间/对苯二酚-甲醛(RHF)复合有机气凝胶,并研究了凝胶的形成过程,同时,研究了凝胶性能的影响因素:随着间苯二酚与对苯二酚物质的量比值的减小,复合气凝胶的密度减小,所得碳气凝胶的导电率也减小;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大,碳化收缩比和碳化失重比都增大,气凝胶的密度也增大。 为了提高碳气凝胶的贮氢性能,本文还采用溶胶一凝胶过程中的物理掺杂和注入法两种掺杂方法,在气凝胶中掺入NaAlO<,2>晶体,这为进一步氢化得到含NaAIH4的高储氢量碳气凝胶打下重要的基础。采用物理方法掺杂过程容易出现的沉淀现象,为避免沉淀发生总结出经验制备方法,实现了掺杂的均匀性,凝胶的掺杂量高达12%,掺杂后气凝胶的透光性明显不如RF有机水凝胶,不论掺杂量多少,凝胶颜色比起RF凝胶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暗,透光性变弱。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凝胶透光性变弱;增大NaAlO<,2>的掺杂量,凝胶的透光性变弱;增大催化剂的用量,凝胶的透光性变弱。 采用注入法掺杂时,掺杂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掺杂量难以控制。有两种掺杂途径,一种途径是,将碳气凝胶浸入NaAlO<,2>水溶液中并低温加热(不高于130℃)烘干;另一种是,将碳气凝胶在NaAlO<,2>溶液中浸泡后取出并冲洗掉表面溶液后再烘干。前者掺杂不均匀,但是可以在碳气凝胶进行量比较大的掺杂;后者在掺杂量的控制上是一个难题,但是,得到的掺杂效果比较好,掺杂物质的分布比较均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