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建立及尿激酶干预作用的探讨
【6h】

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建立及尿激酶干预作用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在DIC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1.建立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 2.探讨尿激酶对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干预的意义。 对象与方法:选用Wistar大鼠72只,雌性,体重160~170g,周龄6~7周。 1、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建立:符合试验标准的Wistar大鼠随机分配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戊巴比妥(30mg/kg)经腹腔麻醉后,尾静脉持续输注生理盐水2.5ml/h或内毒素3mg/kg/h,分别于1、2、4小时经腹腔静脉取血,以EDTA和3.8%枸橼酸钠抗凝,行PT、APTT、FIB、ALT、Cr、PAI-1和D-二聚体检测及显微镜下计数血小板。活体取大鼠肾、肝、肺标本,10%甲醛固定,经包埋、切片后,行HE、MSB及PTAH染色。 2、尿激酶干预方法:符合试验标准的Wistar大鼠随机分配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尾静脉输入生理盐水(NS组)、尿激酶(UK组)、内毒素(LPS组)及尿激酶+内毒素(UK+LPS组)×4h。麻醉、腹腔静脉取血、取肝、肾、肺标本同前。 结果: 1.内毒素诱导Wistar大鼠DIC造模结果:Wistar大鼠按LPS(3mg/kg/h)浓度分别经尾静脉输入1小时、2小时、4小时后,可见血浆PT、APTT逐渐延长,PLT、FIB逐渐降低,ALT、Cr逐渐升高,均在2小时达高峰,4小时表现为平台状态。纤溶指标PAI-1、D-dimer开始上升明显,随着PAI-1进一步升高,D-dimer下降。肝、肾、肺病理切片显示细胞水肿,微血管中可见纤维蛋白微血栓形成,此改变在1小时较轻微,2小时及4小时最明显,尚伴有灶性出血,纤维蛋白微血栓形成在肾小球易见。提示此模型在LPS输入1小时时开始出现DIC的迹象,随着输注时间的延长,DIC的表现越趋明显。 2.尿激酶干预试验显示:(1)尿激酶干预后PT、APTT、值虽未回复至NS对照组水平,但较LPS组明显缩短,而PLT、FIB的改变不大;PAI-1浓度减低,而D-dimer含量明显增高。(2)尿激酶干预组Cr、ALT明显降低,肝、肾、肺病理切片示:组织损伤较LPS组减轻,肾小球纤维蛋白形成率明显减少。(3)实验过程中LPS组实验鼠死亡只数为4/10只,主要死于呼吸衰竭。而尿激酶干预组为1/10只。 结论: (1)我们首次在本院血液病研究室用内毒素(3mg/kg/h)诱导Wistar大鼠建立DIC模型成功。 (2)本研究显示尿激酶对改善LPS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出现的凝血及纤溶异常、器官功能障碍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3)尿激酶是否确实能降低LPS诱导wistar大鼠DIC模型的死亡率,需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