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冷战后中国国际形象研究——一种建构主义的视角
【6h】

冷战后中国国际形象研究——一种建构主义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论

1.1选题意义和价值分析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论文的基本思路及中心论点

第二章国际形象分析的理论工具

2.1国际形象的内涵

2.2国际形象的建构主义诠释

2.2.1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2.2.2国际形象塑造的分析路径

第三章冷战后中国国际形象的自我定位:和平发展合作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3.1个体身份:建构内敛防御、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

3.2类属身份:建构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国形象

3.3角色身份:建构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的合作者形象

3.4集体身份:建构立足亚洲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第四章冷战后中国国际形象的他者定位:崛起者形象

4.1美日印:现实的竞争者与潜在的冲突者形象

4.2欧俄:现实的合作者与潜在的竞争者形象

4.3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伙伴和发展典范的国际形象

第五章冷战后中国国际形象位差及其原因分析: 和平崛起与中国崛起的不确定

5.1国家间互动交往是形象及其位差形成的现实基础

5.2国家利益诉求是形象及其位差形成的客观原因

5.3主体间文化建构是形象及其位差形成的主观因素

第六章建构良好中国国际形象的路径

6.1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综合国力

6.2以人为本,文明执政,强化国内认同

6.3加强国际交往,注重软实力外交,增强国际认同

6.4合理拓展国家利益,营造主体间良性互动氛围

6.5把握战略重点,增强传媒实力,建构解构刚柔兼济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大国的兴衰是国际政治演化的必然现象。近代世界史的发展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是以硬实力增长为基本内容的物质性成长和以软实力增长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性成长的统一。大国实力的增长必然会对现存的秩序提出维护或变革的要求,但大国不同的成长方式对主导秩序的维护或变革方式各不相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实力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国面对国际社会的各种不同反应不断调整身份、不断探索实现社会性成长的发展道路。中国如何实现和平崛起方式与和平崛起目的的有效统一、如何在最大程度上让国际社会读懂自己的和平发展道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来自外部的发展阻力以降低崛起的成本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是当前中国必须冷静思考并慎重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全球相互依存的时代,“软权力”日益成为国家实施外交战略、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资源,而国家形象是软权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国家对外决策的重要背景因素,同时也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间权力和利益博奕的重要手段。简言之,国际形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量软实力的有效变量。 对于中国来说,目前最大的“战略威胁”之一在于其“国家形象”。对于世界而言,中国首先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中国目前最大的战略挑战,都于其“国家形象”相关。中国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他国和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未来。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资本”,而“声誉资本”的缺乏则会增大改革的风险。中国要想实现和平崛起,就要旗帜鲜明地向外界表明以什么样的身份和怎样的国际形象一道参与世界的发展。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正确了解自身在国际社会的角色定位和他者眼中的国际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利于自身发展的战略决策,尽量避免在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由于身份认同困境而造成的外界对中国国际形象的误读现象,为顺利实现和平崛起创造条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