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矩形栅内带状电子束注波互作用的研究
【6h】

矩形栅内带状电子束注波互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电子器件的发展简介

1.2行波管

1.2.1行波管概述

1.2.2毫米波行波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矩形栅慢波结构的研究状况

1.4行波管注波非线性互作用的理论概述

1.5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第二章 电磁慢波结构的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2.1引言

2.2慢波结构的特性

2.2.1色散特性

2.2.2耦合阻抗

2.2.3损耗特性

2.4周期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2.4.1周期系统的理论分析方法

2.4.2冷测法

2.4.3仿真法

2.5相关软件介绍

2.5.1 CST(MWS)介绍

2.5.2 MAGIC软件介绍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矩形波导栅的高频特性研究

3.1引言

3.2色散方程

3.2.1各区域的场表达式

3.2.2场匹配条件

3.2.3色散方程

3.3耦合阻抗

3.4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注与波互作用的大信号分析

4.1引言

4.2输出功率、效率和非线性现象

4.2.1输出功率和效率

4.2.2输入-输出幅值特性

4.3双矩形栅慢波结构高频特性的计算机模拟

4.3.1色散特性

4.3.2耦合阻抗

4.4带状电子注简介及在本文中的应用

4.5注波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

4.5.1三维注波互作用模拟步骤

4.5.2三维注波互作用分析

4.6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矩形栅慢波系统的输入输出结构优化设计

5.1引言

5.2输入输出结构模型的建立

5.3 3 MM波段矩形波导栅慢波系统的特性

5.3.1慢波结构色散特性分析

5.3.2仿真中要优化的目标

5.4慢波系统输入输出结构的优化

5.4.1结构中n的确定

5.4.2结构中t的确定

5.4.3结构中h和1的确定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行波管是微波电真空器件中最主要的器件,广泛应用于毫米波雷达、制导、战略战术通信、电子对抗、遥感、辐射测量等领域,它的性能直接决定着武器装备的水平,因此对新型高功率短毫米波行波管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矩形栅内带状电子注波互作用的研究”为题,对一类新型的矩形波导栅慢波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双矩形栅的高频特性理论的研究和冷腔特性的仿真、双矩形栅内带状电子注波互作用的大信号计算机模拟以及双矩形栅输入输出结构的优化设计等内容。 首先介绍了电子器件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真空电子器件的发展趋势,对矩形栅慢波结构和行波管注波非线性互作用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做了阐述。对电磁慢波结构的特性和分析方法做了介绍,对与本文工作相关的软件做了简要的说明,然后对本文要研究的双矩形栅慢波结构做了相关理论上的研究。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CST公司的电磁计算软件CST(MWS)和MAFIA软件模拟了3mm波段双矩形栅慢波结构的冷参数特性,如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为下面将进行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本文重点研究了利用三维PIC软件MAGIC对3mm波段的矩形双栅慢波结构内的带状电子注波互作用模拟,建立了相关的计算模型,给出了模拟的步骤。通过计算机三维模拟,看到了慢波结构内电子注良好的群聚,由相空间图可以看到,电子注很好地将能量交给了电磁波。通过多次建模计算,得到了饱和输出功率和频率的关系。饱和输出功率为172.36W,增益为30.1dB。但是对于矩形栅慢波结构而言,由于相速过高,导致工作电压也很高,给工程实现带来了困难。在计算机中建立的仿真模型中,带状注的聚焦可以采用wiggler磁场或者PCM聚焦,本文的计算模型还是采用的PCM方式来进行聚焦,但在实际情况中,带状注的聚焦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方向,另外,为了保证带状束的良好通过率,所加的聚焦磁场是比较大的,所以使得注波互作用的效率不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再调试一下磁场的参数,以获得一个更为理想的聚焦磁场来提高互作用的效率。 初步探讨了双矩形栅慢波结构的输入输出,利用CST微波工作室对该结构进行了仿真,设计了较为理想的输入输出结构,使浅槽双栅慢波结构的注波系数小于1.5,带宽达到了4.8%。严格地讲,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注波系数应小于1.3,输入输出在本文的设计中,工作在中心频率时的注波系数在1.2-1.3范围内,基本达到要求,但带宽较窄,所以拓展带宽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