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构建公民参与政策决策的运行机制
【6h】

构建公民参与政策决策的运行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现代社会的三维结构需要建立良性循环的和谐秩序

1.1.2 政府的有限理性需要第三部门参与社会管理

1.1.3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政企分开、政社分开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核心概念鉴定

1.4.1 公民参与

1.4.2 政策决策

1.4.3 运行机制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公民参与决策过程的前提分析

2.1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公民参与决策提供了经济基础

2.1.1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是独立的经济主体,有独立的利益表达需求

2.1.2 公民是理性“经济人”,具有公共选择性

2.1.3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公民社会的形成

2.2 行政体制改革为公民参与决策过程提供了制度平台

2.2.1 政社分离必将加大第三部门的成熟力度

2.2.2 民主化政治建设呼唤公民参与

2.2.3 政府是有限理性,需要公民参与

2.2.4 克服政府自利,需要公民参与

2.3 公民参与决策的文化环境

2.3.1 文化体系的多层次性呼唤公民参与

2.3.2 网络信息的发展使沟通行为更具交互性

2.3.3 网络时代的发展也增强了公民的民主意识与参与意识

第三章 当代中国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障碍分析

3.1 公民参与缺乏正常的制度保障

3.1.1 参与渠道不畅通

3.1.2 参与程序不健全

3.1.3 参与途径缺乏制度保障

3.2 公民参与缺乏正常的法律保障

3.2.1 宪政意识缺乏

3.2.2 法律对公民参与政策决策及决策的合法性路径缺乏制度安排

3.2.3 合法权益缺乏制度保障

3.3 公民参与决策的主体意识缺乏

3.3.1 公民参与的能力与参与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3.3.2 公民缺乏参与决策的必需信息

3.3.3 公民缺乏参与决策的文化氛围

第四章 构建公民参与政策决策的运行机制

4.1 构建公民参与决策的权利保障

4.1.1 公民参与决策的权利保障

4.1.2 公民参与决策的程序保障

4.1.3 公民参与决策的知情权保障

4.2 构建公民参与政策决策的沟通机制

4.2.1 加强政府与公民的双向沟通

4.2.2 加强公民与第三部门的双向互动

4.2.3 加强政府与新闻部门的互相促进

4.3 构建公民参与政策决策的行政参与机制

4.3.1 扩大政府公共决策的政务公开范围

4.3.2 实现政府公共决策的程序公开

4.3.3 健全公民参与决策的制度化渠道

4.3.4 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并鼓励他们参与政策决策

4.3.5 培育公民角色意识,建立规范的政策参与的教育和培训制度

第五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公共政策的目的就是实现公共利益,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加深与行政民主进程的相应推进,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和进行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局限性与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公共事务的愈加复杂化等因素的影响,单靠政府的力量已很难制定出公正、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以满足广大人民利益的需求。在今天看来,公共政策中只反映少数人偏好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即使他们宣称自己代表着公共利益。因此,在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有序引入公民参与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的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阐述了国内外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研究状况,核心概念的鉴定以及提出了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是对本课题的研究前提做了一些系统的阐述,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角度分别分析了公共政策公民参与的必要性,为全文的展开做了铺垫。第三章是对中国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现状分析,特别是对公共政策限制性因素做的一些分析,即公民自身的限制、政策制定者的限制和设计的限制等。如公民知识储备有限,参与能力的制约,利益选择的矛盾以及一些制度化缺失。 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公民参与不应该只是一个象征民主的符号,而应该是受到制度的有效保护。实现公民参与关键在于建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运行机制。而运行机制包括构建公民参与政策的信息机制,目的是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参与成本;建构公民参与政策的评估机制,主要体现在网络评价政府,民主恳谈会;构建公民参与政策的合理平台,以达到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拓宽公民的参与渠道的目标。第五章是结束语,对我国公民参与政策决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