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A股三种反转型技术形态实证探讨
【6h】

中国A股三种反转型技术形态实证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证券市场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1.3大多数散户投资存在盲目的倾向

1.4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

第二章 历史上关于证券技术问题的派别之争

2.1历史上两大派别之争

2.2 有效的市场假说检验

2.3两派之争的现实意义

2.4中国股市的历史发展状况

2.5中国股市技术研究和运用现状

第三章 “四波下跌”反转型走势实证研究

3.1技术模型解析

3.2样本数据统计

3.3 收益率有效性的检验及其分析

3.4个股收益率与沪深300指数同期收益率检验对比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底部“W”反弹型实证研究

4.1技术形态模型介绍

4.2 样本数据统计

4.3 收益率有效性的检验及其分析

4.4个股平均收益率与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的t检验对比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底部企稳反弹型技术形态实证研究

5.1技术形态介绍

5.2数据样本统计

5.3收益率T检验及分析

5.4个股收益率和沪深300指数同期收益率检验对比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技术形态的多样性

6.2三种技术形态比较和总结

6.3 本文研究的三种技术形态在收益率上的归纳

6.4 技术运用上的注意事项总结

6.5技术运用的基本原则

6.6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股票(A股)在某种技术形态下对股价的预测。通过历史数据的统计,用概率的统计方法做出T检验,以持股5天,10天,20天三个期间的收益率数据来判定在该技术形态下是否能获得显著的正收益,并指出某种技术形态是否能作为一种技术交易策略的参考指标。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关于股票交易市场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本文主要想要实证探讨的方向与内容,以及本文的结构和构思等框架性问题。第二部分阐述在证券交易历史上有关技术指标是否具有参考价值的假说争论,重点在于说明技术指标的由来和发展。第三、第四和第五部分分别对三种反转型技术形态逐一介绍,并对照技术形态指标,在同花顺看盘软件上寻找类似技术形态走势的和具备技术形态技术特征的个股,对个股数据逐一做记录,记录买点出现时的买进价、五天后收盘价、十天后的收盘价和二十天后的收盘价,并分别将五天、十天、二十天的收盘价与买进价做一个收益率的计算,再将所有一个时间节点的收益率算出平均收益率,通过t检验,得出收益率是否显著为正的结论。第六部分对上述三种技术指标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考虑到技术指标的一些具体运用上应注意的事项和对未来技术研究的展望。
  研究结论表明,从本文研究的三种技术形态来看,在选取的持股5日、持股10日和持股20日三个时间点上,通过t检验发现具有高度的显著性,也即是在选取的三个时间点上都能证明三种技术指标能获得显著正收益,因此可以作为我们交易策略的参考技术指标。进一步,通过三种技术指标的收益率与同期沪深300指数收益率进行 t检验显著性比较,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三种技术形态指标指标收益率显著大于沪深300指数同期收益率,因此我们认为本文三种技术指标有较好的避险倾向。另外,根据收益比较的显著性,三种技术指标可以作为股指期货交易品种的参考指标,持有该技术形态下的股票,做空股指期货,获得收益。

著录项

  • 作者

    赵亮;

  •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
  • 学科 工商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平;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832.51;
  • 关键词

    证券市场; 股票价格; 技术指标; 反转形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