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以校园网虚拟社区为载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案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第二频道”为例
【6h】

以校园网虚拟社区为载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案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第二频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1.4 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网络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定位

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网络虚拟社区概念及特征

3.1网络虚拟社区的概念

3.2 网络虚拟社区的分类

3.3 网络虚拟社区的基本特征

3.4 网络虚拟社区的研究现状

3.5 校园网虚拟社区的独特性

第四章 以“第二频道” 虚拟社区为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案研究

4.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网络德育现状调查

4.2 “第二频道” 虚拟社区的背景概况

4.3 基于“第二频道”进行思政教育的方案设定

4.4 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和过程

4.5 方案的有效性分析与评价

4.6 方案的跟进与优化调整

第五章 关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5.1 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经费保障,培养具有网络意见领袖素质的高端师

5.2 重视校园网建设,开展信息管理和安全技术研究,维护校园网稳定,

5.3 微博、手机等多元化新型引导工具的应用,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

5.4 网上网下相结合,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综合管理

5.5 把握网络特征,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搭建社区“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虚拟社区作为网络载体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突破时空界限,超越区域性文化差异,能满足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的需要而迅速成为热点并席卷各大高校。面对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校园网虚拟社区作为一个新的思想文化与教育宣传阵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
  论文依据大学生参与虚拟社区互动这一行为的发生机制,探索基于校园网虚拟社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研究。在对网络虚拟社区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和基于校园网的虚拟社区与BBS的独特性进行系统阐述后,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主体,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大学生接触网络的基本情况、德育水平及其对于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认识进行了分析,为接下来基于“第二频道”进行实证研究的方案设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导师及“第二频道”技术团队的大力支持下,笔者获得了“第二频道”管理员权限,历经半年时间,利用社区最高权限进行多次主动议题设置,参与并引导论坛互动交流,发帖数量多达17页(425条),置顶文章10数篇,每篇点击率均在2000次以上,超出普通点击率的三倍。并经后台操作进行状态追踪,通过QQ加为好友聊天、电话访谈以及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对12名同学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学习、生活跟踪记录。通过调查他们的学习成绩、平时表现等,网上网下相结合,分析总结虚拟社区德育引导效果情况,了解并掌握了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困惑与思考及其价值观的转变,进而对基于虚拟社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有效性进行测评并加以修订和完善,提出的创建论坛在线监控辅助选取最佳调研时间段,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扩大社区成员基数来保证受众数量;在保证已有受众基础上,正确运用“虚拟激励”,深入挖掘沉默的大多数;培养多学科融合性教育者,选拔有责任心的版主,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影响力等五点有较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被“第二频道”采纳并应用,取得了用户的良好的反应。
  最终,论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经费保障,培养具有网络意见领袖素质的高端师资队伍;应用微博、手机等多元化新型引导工具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把握网络特征,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搭建社区“心理健康教育驿站”等五点加强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对网络思政教育效果的真正落实提供了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